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西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小西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九一八事变场景描写?
9月18日夜11时30分,日军攻占北大营,接着包围宪兵总司令部,电话局、无线电台,然后包围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省政府等重要机关,被日军包围的东北军队、警察、宪兵通通被缴械,未被包围者四处逃避,其他各军政机关、学校、工厂也被陆续侵占,就这样,一夜之间沈阳城完全被日军占领。
日本帝国主义便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突然袭击。当天夜里10点30分,日寇按事先布置,以一小股工兵在沈阳城北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附近的柳条沟,用炸药炸坏了不足1米长的一段南满铁路路轨。
日寇随即以此为借口,诬陷中国,并立即用事先从旅顺运来的大口径榴弹炮猛轰北大营。翌日凌晨占据北大营,同一天占领整个沈阳城。
丈母娘年薪60万,可是到了女儿家,连晾衣服的夹子都想要,这是什么心理?
丈母娘钱再多,她骨子里一些习惯是没法改变的!老一辈人都是勤俭节约,从苦日子过来的!那个年代老人年轻时,受了一些生活的苦。总怕缺衣少食。有点东西就拿回家,什么都爱,尽管有些东西不值钱,她自己家里也有,也买的起。还是希望免费的,能省则省,包括自己女儿家不值钱的东西,还是想要。因为年轻受过生活的苦,缺乏安全感。即使现在自己年薪60万,还是觉得不够,自己穷。应该是内心贫穷吧!不拿一点东西,心里就没有满足感。倒不是稀罕这夹子。只是为了自己心里有安全感。
这种人说的好!是一种习惯。说的不好,是内心缺分安全感,需要别人的东西来填充。我见过一个认识的人,还不是年龄大的人!她每次去亲戚家,就想拿点东西。比如,人家正用的洗发液,香皂,肥皂等等生活用品。别人看她要 ,不好意思拒绝。就让她拿走了!她给人感觉,每次去熟人家,不要点东西,心里就不舒服。倒不是自己缺那些东西。而且自己也有钱。就是觉得别人有那么多东西,自己要一点没关系,人家也会不太在意的!实际人家是在意的,只是不好意思说罢了!
没办法,这是一种心态,一时半会也改变不了。她是你丈母娘,你们就当哄她开心,孝敬她吧!她开心就好!一个小东西能满足她,那也不错了!就是这样了!
[喜欢NEW生活的人都在看,点击右上方加关注]
我岳母娘也是这么一个人,打我从与我老婆结婚开始,我岳母娘只要看到我们家有什么好的,或者是她女儿不用的,她要都拿回去。我岳父是离休老干部,岳母娘过去是护士,他们的养老金现在每月有两万五六了,他们不差钱,但是老太太现在还是像过去一样。
记得有一次,我老婆觉得台灯旧了,不太好看了,想换一个新的,老太太说,这么好的东西扔了可惜了,给我吧。我老婆说旧的别拿了,要给我岳母娘买个新的,老太太不愿意。我岳母娘把旧台灯的罩子美化了一下,上面加了一块手绢,放在床头,居然很好看。
有时候老太太看我们买的菜,包括葱美蒜,只要她认为好的,或者是她需要的,她都会拿,每次从我们家回去的时候,她有一个小推车,总是大包小包装得满满的。说实话,我从来不认为我岳母娘这样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呢?
我认为我们做女婿的,要把岳母娘当亲娘,此话可能许多男人不一定能理解,你只有从心里能理解并接纳了岳母娘,她就跟自己的母亲一样,那么我们就能理解岳母娘了,因此对老人的行为不要太挑剔。岳母娘之所以从女儿家拿东西,我认为岳母娘从心里认为女儿家不是别人家,她把女儿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所以她随意拿一些东西,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
自从我和我老婆谈恋结婚到现在,我喊岳母娘就是喊妈,从来没改变过,比喊自己的亲娘还亲呢。我岳母逢人就夸我这个女婿嘴甜。我岳母娘从我家拿东西的时候,我一直都是说,你喜欢什么拿什么。许多老人都是这样,从女儿那里拿了东西,从心里高兴,从心里自豪。拿了东西还在朋友邻居面前“显摆”,这是我女儿给我的。
我岳父娘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大儿子在30多岁的时候生病去世了,后来跟小儿子小儿媳妇生活在一起。大概在10多年前,老太太与小儿媳妇生活中有一些矛盾。我在外地工作,忽然有一天我岳母娘给我打电话,说这样的日子一天都不想过了,他们想单独生活,我说你们跟我们住在一起吧,她不愿意。当天我就与我老婆商量决定给老两口买套房子吧。
我岳父岳母他们的养老金比较高,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情,他们过去的工资并不高,所以身边没有什么积蓄,有点积蓄,也给小儿子儿媳妇买房子了。看了老太太与儿子儿媳妇生活在一起很难受,我们做女儿女婿的出钱给老两口子买套房子吧,尽管我们经济上也不宽裕。
老两口子现在仍然住在我们买的房子里,一直很高兴,逢人就夸这房子是女婿买的,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有自己的想法。我先给岳父岳母买房子了,过了几年,当我提出要给我父母在农村的房子翻盖时,我老婆一口应承,满口高兴地说应该的。
总之,我认为题主这样的问题不应该问,其次要学会做女婿。抛砖引玉,见笑。
我是@NEW生活 ,感谢你的阅读和分享。
我觉得这有三种情况,第一丈母娘觉得拿女儿家的东西应该拿!
因为女儿是她们辛辛苦苦养大,嫁到女婿家,成了别人家的人!
这心里不舒服,而儿子要在家里养老送终,经常在家可以帮助到自己!
她们养老有依靠,而女儿嫁到别人家就是别人家的人,无依无靠!
一年
回娘家没有几次,有希要之时,不见女儿,所以现在有些老人!
重男轻女,就是这个原因,家里的财产全部归儿子,女儿没有份!
第二个原因,就是贪小便宜,觉得女儿家的东西拿一点没有什么!
但是她不只道这样让女婿很反感!女媚觉得丈母娘没有气质,不大方,没有尊严!
这样时间长了,应响女儿女婿的感情,会发生矛盾,因为女婿不满!
会跟女儿说,抱厌丈母娘,女儿听了不愉快,慢慢就会发生争吵!
导致感情不和,应响婚姻,胜致离婚!这样的事发生!所以丈母娘!
要洁身自爱!不要发生这种事!第三就是老了节约惯了,觉得年轻人的消费观点不好!
不能浪费物质,女儿家的东西她觉得没有用的拿回家,修修补补!
还能用,这是老人的俭朴生活,因为过惯了苦日子,所以才这样!这就是老人的心理想法!
我认为,这种心理合情合理,人之常情,不必过于较真。
试想一下,如果丈母娘月薪3千,到女儿家要个晾衣服的夹子是不是很正常?难道人家年薪60万,到女儿家要个晾衣服夹子就有什么心理吗?
到女儿家要个晾衣服夹子,这是母女间的一点情谊,很温暖呀,这跟收入多少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晾衣服的夹子,又不值钱。也许母亲平时工作较忙,对于生活小物件不太关注?看到女儿的晾衣服夹子很是实用,自己不想去买,于是张拿来用用,这有什么不合理吗?作为女儿,应该主动送上才对呀!
拿了一些晾衣服的夹子,又不影响女儿的生活质量,也不给女儿带来什么经济压力。如果女儿大度一点,完全可以理解这是母女生活情感沟通的一个纽带呀。
亲人之间,在大项目,大资金方面,当然能力强的可以适当照顾一下能力弱的。但是,在生活小物件,小消费方面,大家都有能力去支付,就不用过于计较。一些生活小物件的交换、赠与、索取……这也是生活沟通、情感交流的一部分,不能过于小气。
这个确实有点夸张,一般来说,丈母娘是非常心疼女儿的,去女儿家,都会带很多东西去,把好吃好喝的东西,都带给女儿女婿,走时,不图一分钱、一样东西。。
我丈母娘就是这样的,虽然相隔几千公里,但每一年,总会寄一些老家特产类给我们,包括过年时给寄干货、香肠、熏肉、茶叶、木耳等,即便是自己家里没有,也会去市场上买,给女儿女婿邮寄过来。
一到过年,家里的冰箱都是满满的,都是父母和丈母娘寄过来的,包括橱柜,都能塞得满满的。每次去丈母娘家,离开时,包里也是塞的满满的,大包小包都满了,充分体现丈母娘心疼女儿女婿。来我们家,走的时候,不要任何东西,也不带任何东西,名义上说是嫌麻烦,其实就是不想给女儿女婿增添负担。
所以,我们只好等她走了后,邮寄干果、特产类过去,也算是一点心意,或者走的时候,给点钱。
我丈母娘没有工作都是如此,再看看标题提问,一个年薪68万的丈母娘,去女儿家竟然连晾衣架的夹子都要,天下丈母娘何其多,但通过对比会发现,差别太大,真是各种丈母娘都有。
那么,年薪六十万丈母娘去女儿家连晾衣架都要带走,是出于什么心理?我分析有以下几种心理:
1、喜欢贪小便宜。不管是年薪60万还是几百万,丈母娘到女儿家,连晾衣架的夹子都不放过,可能就是为了贪图小便宜,觉得啥都想要回去,不在于大小,只要喜欢和有用就行。这个貌似跟她的年薪无关,和她的性格有关,和她喜欢占点小便宜有关。
2、女儿嫁出去了,就不是自己一家人了,找点“补偿”。很多做父母的,觉得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跟自己不是一家人了,她已经是女婿一家,跟自己老公这边不是一家人,更不会觉得,这还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这种思想,在一些观念滞后的偏远农村比较多。
既然觉得女儿已经嫁出去了,不是一家人了,我一辈子养她,不是白养了吗?所以,即便嫁出去了,去女儿家的时候,走时,也要带点东西回来,不能两手空空,以此来补偿女儿嫁出去自己的“损失”。
3、喜欢斤斤计较。说明丈母娘比较计较小事情,不够大气,喜欢去权衡得与失,喜欢斤斤计较,寻找嫁女儿后的损失,拿点东西回来,心理才会平衡。
4、就是觉得回去要带点“东西”。很多丈母娘,去女儿家,回来后,总觉得,需要带点东西,这样才有面子,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夹子,有总比没有强。
5、紧缺夹子。可能觉得女儿家晾衣服的夹子多,自己家里又刚好紧缺,是真正需要,自己又不愿意,也不想去市场超市买,就带走了一些。
6、不懂得心疼人。说明这个做娘的,不懂得心疼人,一味地只讲追求,不谈付出,不懂得心疼人。因为,真正心疼女儿的,是不要女儿的任何一分钱、一样东西的,更不会去贪图一个小夹子,除非女儿主动给,一般是不会要女儿一家的东西。
7、或许女儿也不心疼母亲。丈母娘有这样一种心理,说明做女儿的或者女婿的,平常也是不在意丈母娘,也可能是一对抠门的夫妻,才导致丈母娘心理极度不平衡,觉得,既然女儿女婿都不懂得心疼自己,自己为啥还要为他们着想?走时,能带一点算一点,也好给抠门的女儿女婿一点警示和提醒。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公众号发表《浙大学子网课学习桌》一文?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推文已删除,小西抓紧找了下其他平台转发这篇文章(最后一个图),简单聊下自己的看法。推文中标题中有一句“总有一款适合你”,要是打开后发现自己没找到吻合的学习桌,会不会尴尬呢?先上个图:
2月29日邓州李家三姐弟在家上网课。因仅有一个手机,小孩子落下不少功课,面对同学和老师质疑就选择吞食母亲治疗药物。相信不少朋友看过这个报道,让人心疼。
事实上,上网课遇到类似困难的家庭不少,大学生同样有。同期浙大推文发这样的网课必备神器,对比有点刺眼。
⚪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浙江大学公众号上发表的《浙大学子网课学习桌》,让人大开眼界。
有人看到了学霸们成绩的背后,是家庭实力的比拼。因为这些晒出来的学习桌,不是台式机加ipad,就是笔记本加分屏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些装备恐怕很难一时凑齐吧。
抛开一些人说的炫富目的,我却看到了另外一面。
我看到他们的学习桌,都是很整洁干净。能进入浙江大学学习,不是学霸,也一定是同龄人中学习的佼佼者。
我想,学霸们除了学习方法异于常人,他们的学习习惯也一定和普通人不一样。
从他们寒假在家晒出的网课学习桌,我想说:锻炼孩子专注力,从学习桌开始!
从照片来看,他们的学习桌,干净整洁,分区明显,功能齐全,而且都归类了。
这些书桌,似乎都遵守了一个原则:断舍离。
“断舍离”这三个字,源于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图书《断舍离》。意思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
日本有部电视剧《我的家空无一物》,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对家居环境特别讲究的人,她的家被她收拾得只剩少量的必需品,大大的客厅空无一物,衣柜里的衣服也很少,连餐具也几乎是一人一套,没有多余的。
日本的断舍离,在中国也掀起了热潮。不知道浙大的这些学生们,是不是也受到了这个观念的影响,亦或是,他们从小就具有这样干净整洁的习惯。
有时候很多家长会苦恼自己的孩子,在写作业时总是不专心,坐在学习桌签一会儿摸摸这里,一会儿抠抠那里。本来10分钟能完成的作业,几乎要半个小时才能做完。
看了浙大学子的这些学习桌,我想给出建议:试试整理一下孩子的学习桌吧,把所有与作业无关的东西,通通都撤掉,只留下一支笔,一个本,一个橡皮擦。
没有了外物的影响,孩子的专注力会好得多吧。
试试看。
自年前去浙大培训过一次后,真经对浙大的官媒还是比较关注的,因为浙大这方面是全国做的最好的,学校对这块工作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当真经去浙大公众号看的时候,这篇《浙大学子网课学习桌》已被原作者删掉。不过,某乎上还有原文的截图。所以真经又看了一下。
文章收集了十几个浙大学子的在家上网课的学习桌,想通过学习桌这个侧面来反映学生们在家学习的状态。比如,晒出来的某同学的“全套神器”,电脑、PAD、手机,显示出一个女孩的心细如尘。
还有这样一个高逼格的学习桌,电脑双屏、机械键盘、ipad+pencil,这一定是很多男生梦想中的办公学习条件。
以及这样的,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桌,一台式,两笔记本。
后面还有很多照片,应该都是学生们投的稿。而这一篇公众号文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获了4.6万的阅读,这一方面说明浙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话题的热度。
真经在高校工作多年,与学生也接触很多,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学生们确实是很喜欢这样的互动,有参与感,能感到非常贴近自己。而目前,各高校的媒体,基本上都是学生在策划,所以,浙大学生策划这样的一个话题真经也并不感到奇怪。
但真经看完这篇文章后,心中总是感觉有些不太舒服的地方。
第一,这篇文章不是大家晒如何学习,而是在晒装备,晒B格,更像是一个买手平台的晒物评测活动,甚至给人一种炫富的感觉。难怪有网友反问:穷人应该怎么学习呢?
第二,这里面晒的学习桌,都是电脑、平板,但据真经所知,很多大学生在家里是没有电脑的,只能靠手机学习,甚至由于村里网络不好,只能用4G流量,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还专门给学生赠送了流量包。为什么不晒晒这些学生的学习桌?浙大没有这样的学生吗?
第三,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更像是几个大学生自嗨的活动,如果是在某群里,或者某吧里,也无可厚非,但通过官微发出来,其导向何在?是要鼓励大学生们买笔记本电脑、买ipad吗?要知道,前段时间,一位中学女生因为没有手机上网课而喝农药自杀,浙大的这篇文章,在这个时候发出来,究竟想说明什么?是要说“何不食肉糜”吗?要知道,作为大学官媒,就算没有流量,也必须保证导向正确,保证正能量,而这篇文章,其实是不知所云的。
真经在浙大培训时,有老师就讲到,浙大在国内的关注度仅次于清北,浙大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造成舆情。所以,像这样的推文,放在其他学校,可能根本没人关注,但在浙大,就成了焦点。所以,真经还是由衷的希望,大学的推文,能在轻松活泼的基调下,还是应该多一些正能量,就如一些网友所说:什么时候浙大给贫困学生发电脑了,再来报道吧。
对于浙江大学公众号发布的浙大学子网课桌的内容,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度解读,无非就是晒一下学生的精神面貌,要知道公众号平台的内容传播是有局限性的,只有你主动关注了才能看到信息,不关注也不会告诉你这些的,那么浙大的公众号自然是浙大学子和校友关注的对象,发布的内容也自然是给他们看的,只要他们乐意,很舒服就OK了,但随后官方给删除了,我看没有必要,要显示出浙大的气势才行啊!
先看看这篇文章的内容吧,主要是大家在家学习的一些桌面文化图片:
这个桌面一看就技术宅,两台笔记本不同用途,还有优质耳机,桌面收拾的也并不是很整洁。
这个桌面也不是大家之前所说的晒家底,也是普通人家,书桌都显得很拥挤,但看到电脑和书本推挤在一起,也能看出是个爱学习的大学生。
这个桌面就很凌乱了,应该是没有摆拍的那种,比较真实,看到看到瓶瓶罐罐,就知道这是个爱养生的学生,但时刻不忘学习。
这个是女生的桌面,PAD,笔记本都有,粉粉的杯子,看上去简约而不简单,最主要的那个笔记让人佩服。
这一张估计就是大家争议最大的桌面,很多人认为这是在炫富,的确比较高大上,但这个女生桌面我看到更多的是心细如尘,怡然自得。
总的来说,我不建议浙江为了网友的争议而删除公众号文章,让他们说呗,这本来就是真实的学生在家的状态,虽然有的是摆拍,但一个不爱生活的人谁去摆拍呢?我倒觉得这些学子心态积极,值得点赞!
由于疫情推迟开学,全国各大学也相继开始上网课。前几天浙江大学公众号推出浙大学子网课学习桌的图片有十几幅,每个学习桌上都是n台电脑+n个ipad+手机(n≥1),可谓现代设备齐全,还有的是电脑双屏,机械键盘,iPad+PenCi1,再加上酸奶,巧可力吃的喝的共七八样之多,可谓丰富多彩。这些图片前面的第一句话是:浙大学子网课学习桌大曝光!多种“神器”来袭,总有一款适合你!
显然这些图片是事先从富有者孩子那儿征集的,为什么学校不考虑贫困家庭学子如何上网课呢?还有许多农村边远山区的家庭无电脑无网络,怎么能正常上网课呢?
这些图片给人的印象不是晒学习而是晒装备炫富有。特别对于这些“神器”总有一点适合你之说,完全未考虑弱势群体的感受,脱离实际,真有“何不食肉糜”之嫌。
也许这篇报导意在取乐活跃气氛,但取乐活跃之余留给人们的是什么?尤其在疫情肆延正学困顿网课代学之时,作为全国十大名校之一,应该关注什么是需要正视和采取措施的。我听说南开大学给每个学生100元的在线学习补助,用于买流量方便上网。这显然是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尤其顾及贫困生的需求。可以肯定浙大也有帮困措施,但应该体现在疫情当口和與论导向。我听说越是顶级而有作为的大学越关注弱势群体,这代表了发达社会的方向。这样的大学才是人们心目中的名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西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西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