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黑手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黑手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三国时杀死魏帝的成济?一个忠诚完成领导任务的黑手套,还是一个愚蠢至极的人?
公元260年6月,曹操的曾孙曹髦不能忍受司马昭专权,于是在宫中起兵,要讨伐司马昭,在南阙战斗的僵持阶段,被成济兄弟所弑,但他们的“忠诚行为”不仅没有得到奖赏,反而被司马昭杀死,甚至夷灭三族。
可以说,这是历史上相当有名的背锅侠了。
那么我们改怎么来看待评价成济这个行为呢?
成济当时的心理行为,应该分为——上级压迫、体现忠诚、渴望利益。
其中,上级压迫和体现忠诚是密切关联的,而体现忠诚和渴望利益,又是紧密相关的。
当时曹髦带着几百个人驾车到了南阙,虽然司马氏把持朝政很久,但曹髦仰仗天子身份和气势,只有他杀人,没有人敢杀他,司马伷带兵来阻止,都被他吓走了,只剩下贾充的人挡在面前。
对于司马昭这方来说,虽然提前得到了消息,有所准备,但形势的确出乎意料,这时候必须要有个不怕死的去把曹髦搞定,贾充身为核心人物,自己肯定是不能动手的,于是一边用感情攻势,一边用压迫威胁,跟成济说:“司马家恩养你这么久,就是为了今天这样的事情,如果司马家败了,你还活得下去吗?!”
这句话直接就把成济的心理绑在了司马家的贼船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不表现表现,很可能会被认为不忠,而如果有所行动,为司马家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则应该会有所赏赐。——这是成济的简单想法。
在具体行动前,他也还询问了行动的底线——是抓住曹髦就完事,还是砍了他?
从这一点来看,成济还是有点头脑的,如果自己做得不对,终归也只是执行上级命令而已。但可惜的是,他虽然有些急智,但他终究不懂政治的黑暗逻辑和残酷性,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当自己成为直接责任人的时候,贾充的罪过反而是次要的,最起码,司马昭能让他变成次要。
我想,成济肯定是知道杀曹髦的后果的,但他低估了政治道义的重要性,而又高估了司马昭的能量,不知道司马昭也要受制于政治口碑和名声,他以为司马昭权势滔天,能够庇护自己甚至嘉赏自己的功劳,但结果是,他成为了司马昭堵住悠悠众口,为诸人泄愤的替罪羔羊,成为整个事件最大的牺牲品。
————————————————————————————
我是《逆三国志》作者郑勋(杭州市作家协会成员)
这是我回答的第 94 个三国问题啦~
本号专注三国历史领域,品评真正的三国历史~
欢迎小伙伴们长期关注,也可以在评论区一同交流~
成济并不是大义凛然的死士,也不是司马家的圈养的打手,而是堂堂曹魏政权的“太子舍人”,吃曹魏家的俸禄。因此,他弑君肯定是大逆不道。
成济相当于曹魏这家企业的中层干部,董事长是曹髦,CEO是司马昭。所以成济本着对工作尽心尽责的态度,迫于顶头上司贾充的警告,为CEO解决了棘手问题,毕竟CEO有一线实权。
再者,成济心想自己只是执行人,后果应当由下命令之人负责,最后不济也会有公司托底。因此,即使知道公司干的是违法活动,也大着胆子干了。
但他想错了,成了背锅侠,所以后来逃到房顶上破口大骂司马昭。按现代公司法规定,公司犯罪,员工是需要承担责任的,特别是犯罪的第一责任人,毕竟公司的行为也是人执行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手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手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