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克隆军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克隆军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雍正当亲王时对待年羹尧、克隆多和蔼可亲,为何登上皇位之后性情大变?
谢谢邀请。
相信针对雍正登基之后杀功臣这件事,很多人都会说雍正干的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事。但少校本人始终相信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也许雍正有鸟尽弓藏的想法,但不可否认的是隆科多,年羹尧,这两人自己也在花样作死。隆科多死于暧昧,年羹尧死于傲慢。
1.我们先说隆科多的暧昧
暧昧这个词不单可以用在男女之间,男人与男人之间也有这个词儿。
什么叫暧昧?我们举个例子:某人的女朋友在结婚之前,称得上是人见人爱,与很多男人的关系暧昧不清。某人娶了她,因为他爱她,他不在乎她的过去。
但娶了这个女人之后,才发现这个女人依然在婚后与其他男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密关系,这他妈就是暧昧。
你说这位某人会不会一怒之下做出某些失去理智的事?
雍正和隆科多之间也有这种也存在这个问题:不管在雍正登基之前隆科多干了多少对不起雍正的事,在雍正登基时,隆科多都是立了大功的。
就冲着这一点,雍正登基之后对隆科多是信任有加。封给了他军机大臣的重要职位。但这个隆科多却干了什么呢?
他依然跟八王爷九王爷暧昧不清,明知这个八王九王十王爷是原先与雍正争夺皇帝位的最强的对手,他们也在到处给雍正使半子玩阴招,但隆科多为了一己私利,居然与这些人交往甚密。
从情感上来说,雍正是极度伤心的,这是一种变相的背叛。对于这种到处暧昧的墙头草来说,杀他都是轻的。
2.我们再说说年羹尧的傲慢。
在爱情里有男女双方有一方傲慢的话,这段爱情肯定不会走到最后。所以少校依然打算用男女爱情来比喻年羹尧与雍正之间的关系。
年羹尧算是从雍正没起家之前就跟着雍正的,算得上是糟糠之妻了。在雍正当了皇帝之后,年羹尧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做到了西北大将军,总督整个西北几省的军政要务。
可年羹尧就像那些做了正房的夫人一样,一人得到鸡犬升天,贪污腐化擅权,他把大清江山当成他自己家的菜园子。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因为他觉得自己对雍正有大功,是雍正的恩人。
(这就像现在很多创业夫妻一样,原配夫人认为自己在他的老公成名之前,自己呕心沥血为家庭付出这么多,没有她就没有这个男人的今天,所以当她老公成功之后,她自己便颐指气使,对他老公横加指责,最终引起了她老公的反感,最后最终肯定会不欢而散)
作为一家之主的雍正,能允许这种人存在吗?
3.我们不能总把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种屎盆子都扣在一个帝王身上。有的狗就真该杀。咬来咬去,咬到主子头上去。
我是少校柳下惠,观点可能不符合主流。大家将就着看。
也不是性情大变,而是此一时彼一时
关于康熙之后的帝位,有九子夺嫡之说,十余年时间,形成了八爷党、太子派,夺冠热门的老二、老大、老八内联朝臣,外合大吏上蹿下跳,而此时的老四不显山不漏水,被称为冷面四爷,一点都没显示出夺嫡的欲望
以康熙的帝王性格,会容忍儿子结党篡权么?用一句流行语来说,我给你的才是你的,我不给你,你就不能抢。等到康熙末年时,上窜下跳的老大老二老八,弹劾的弹劾,废除的废除,各自集团虽说不上灰飞烟灭,但也都成了明日黄花
这时候,能有机会登临帝王之位的只有远在边疆征战的小十四和老四这一母同胞兄弟俩
小十四虽然是八爷党力挺八爷,但并未受到康熙打压,反而给予重权,让其边疆历练。老八自知无法争夺帝位,也就把资源倾倒在这个十四弟身上,以老八人脉,加上康熙培养,这个十四其实已经内定成继位帝王。等到其携功归来,成为康熙继承人那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可惜,他的哥哥老四雍亲王并非显现出的那样与世无争,其早已在不显山不漏水中完成布局
传说中的粘杆处,给老四带来京城各处的风吹草动,小舅子年羹尧也让其推为川陕总督制衡老十四,负责康熙安全以及京畿防务的九门提督隆科多被其秘密联络结盟……
回到题主问题,年羹尧和隆科多是其登基之前的决定性臂膀,就算那时候二人作风有什么不足之处,老四雍亲王都会包容,避免他们离心离德,除非这二人投靠其他王爷
比如还在早期时,当老四知道年羹尧给老八送礼走访时,大发雷霆,直接斥责,生怕其投了老八……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722年,农历11月,康熙入住畅春园,身边护卫由隆科多负责,一周时间内,护卫全部替换成雍亲王府之人,康熙成了拔牙的老虎,命令出不了园子
农历11月12日,有人听闻园内有康熙干嚎之声,13日,康熙驾崩。据说,驾崩之前,房间只有隆科多在,后由隆科多宣读遗旨,雍亲王继位成雍正帝
14日,雍正帝下令,抚远大将军老十四离军返京,军务由年羹尧接替……
至此,雍正帝完全接任帝位,再无一丝威胁
此一时彼一时,成了皇帝的雍正,开始解决遗留问题
1725年,解除隆科多步兵统领职位,并加以申斥,隆科多开始被废之旅;1727年,被幽禁于畅春园;1728年,死于幽所
也是1725年,农历三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其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贬其为杭州将军;九月,逮捕入狱,押解回京候审;十二月,以92款罪名,雍正命年羹尧自我了断
雍正没有变过,从来都是谋定而动
做百姓有百姓祥子,做领导有领导的祥子。就像一年四季,春季时就是春季祥子,夏天时就是夏天的祥子,秋季时是秋季的祥子,冬季时就是冬季的祥子。每人也只随四季而穿衣,你不变环境在变,怎能生存。
雍正皇帝能够登基坐上皇位靠第一人就是隆科多,雍正的养母佟佳氏和隆科多是同族。雍正未继位时自然很重视和这位舅舅的关系,当然了隆科多也没有让雍正失望。康熙帝在畅春园病逝召见雍正就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场,有此可见康熙对隆科多的信任。
雍正继位后对隆科多非常的敬重和信任,他批大臣奏折的时候写了这样二句话。“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肤之功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也。”
雍正能够顺利登基,年羹尧与隆科多功不可没。年羹尧在西北牵制住蠢蠢欲动的老十四允禵,隆科多则在京城震慑住了老八集团夺位的野心。所谓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雍正登基没几年,就先拿这两个有拥立之功的大臣开刀,年羹尧被赐死,隆科多被幽禁,真应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
那么,雍正为何要对这两个有恩于自己的大臣下死手,一方面是帝王的冷酷无情,另一方面是这俩人不懂激流勇退,明哲保身之道。
年羹尧很早就踏上雍正这条船,在雍正精心安排下,年羹尧在官场上可谓是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就先后出任四川巡抚、陕甘总督,成为称霸一方的封疆大吏。但年羹尧并没有把宝完全压在雍正身上,暗中与八爷党眉来眼去。没有哪位领导能容忍部下脚踩两只船,当雍正发现年羹尧的怀有二心后,大怒,但碍于时局所迫从,只是敲打了一下年羹尧,并没有过多难为他。从这里开始,君臣之间矛盾已经埋下。
雍正登基后,年羹尧在西北平叛战争取得大捷,彻底消灭清朝的心腹大患。雍正不仅给年羹尧加官进爵,连他的儿子都得到封赏。雍正多次强调年羹尧是“朕的恩人”,并相约永不负,还希望他俩能树立一个千古君臣的榜样。
此时的年羹尧如果懂得进退之术,就应该学会夹起尾巴做人。但年羹尧却变得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不仅在朝中结党营私,还公然干预朝廷官员的任免。像陕西、直隶、四川等地方大员都出自年羹尧的门下。年羹尧的勃勃野心,显然犯了雍正的大忌。
尤其是他带着平叛有功的将士回京接受雍正嘉奖时那一幕,为他的死埋下祸根。当时,雍正让将士们卸去铠甲,大家竟然无动于衷。正在雍正纳闷之时,年羹尧一句话,众将士齐刷刷脱掉铠甲。在外人看来,这是年羹尧治军严明,有周亚夫之风。但雍正不是汉文帝,他难免会想朝廷的军队被年羹尧私人化了,他帝王的权威何在!如果听之任之,皇帝难免有被架空的危险。
加之,雍正登机前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年羹尧对此知根知底。以年羹尧刚烈的本性,说不定哪天就把这些事抖出去,让天下人如何看待雍正呢!因此,在雍正看来,国家已无战事,年羹尧留着就是个祸患,晚除不如早除。
隆科多相比较年羹尧危害更大,他是康熙遗诏的唯一“见证人”,也是雍正顺利上位的得力助手。而康熙传位遗诏从雍正登基那天起,就被受质疑,民间一直流传着篡改之说。如果哪天隆科多不高兴了,只要歪歪嘴,雍正对天下对后人就没法交代了。
因此,雍正从当上皇帝那天起,最不放心就是隆科多。表面上他对隆科多宠幸有加,实际上已经开始对隆科多磨刀霍霍了。雍正二年,雍正用明升暗降的手法免去隆科多步军统领的职务,跟着就把他调离京城,隔断他与朝廷的联系……不久便有朝廷大员弹劾、举报隆科多 ,随后,隆科多又被牵涉进“玉牒案”中,玉蝶是皇家档案,那里面有太多雍正干过见不得光的事,隆科多敢私自收藏,用意何在!因此,雍正就给隆科多订了40条大罪,将他圈禁起来,第二年,隆科多就不明不白的死去。
年羹尧与隆科多的悲惨结局,不在于他们的罪多大多深,是因为他们不知为臣之道,让雍正不得不来个杀人灭口,永绝后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克隆军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克隆军团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