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丁麦克唐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马丁麦克唐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块广告牌大结局是什么?
在《三块广告牌》中,直至结束也没有告诉观众真凶是谁,真相对观众来说也变得并没有那么重要,自编自导的马丁·麦克唐纳透过这样一个没有真凶的故事,对复杂的人性作出了手术刀般精准的剖析,其所真正着点的就是一股源于人性本源的真善之美,不管是自杀的警长威洛比,鲁莽的迪克森,还是讨要真相的母亲,以及其他配角,都旨在令人在偏见、狭隘和暴戾这些人类共存的阴暗面间,去感悟以深植于人性本源的善意。
电影最后,握手言和的迪克森与米尔德雷德踏上了寻找“真凶”的旅程,开放性的结局,即为本就无从释怀,没有真凶的命案找到了合理的宣泄出口,也令人感受到了那暴戾之下善若暖阳的温柔。
《三块广告牌》电影为什么会获得国际大奖?
《三块广告牌》讲的是1987年美国某小镇上发生的一桩关于“受害者家属与不作为警察”之间的激烈斗争的故事。当时美国正经历了一场股灾,经济萧条,人心涣散,密苏里州的某小镇上,一位年轻的女孩被残忍杀害,随后尸体也被烧毁,由于没有目击者,没有现场证据,也没有嫌疑人,所以此案发生后警察一点头绪也没有,因此过去了整整七个月也没有丝毫进展,最后此案被锁进了档案库。但女孩的母亲海耶斯并没有放弃,她为了给女儿讨回公道决定孤注一掷—在通往小镇的路边竖起三块广告牌,分别写道:
“jian sha 致死”、“凶手还没找到”、“警长先生,这是怎么回事?果断用一己之力直接叫板当地的警署。随即,这事在小镇上引起了掀然大波,小镇上的人们认为海耶斯的行为打扰了小镇的安宁,就连海耶斯的前夫和儿子也不理解,纷纷埋怨和劝阻她。身患癌症晚期的警长亲自到她家来找她谈话,坦诚因为证据不足所以无法破得了案,并将自己不久于人世的事实和盘托出,但这位母亲丝毫不动摇,反击道:“反正人都是要死的,你得癌症又算得了什么?之后警长又请神父来帮忙说项,她直接怼回去道:“上帝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没有出现,现在他来已经晚了。局长后来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二把手,妈宝男Dixon,面对这么棘手的对手,Dixon决定出大招,一出手就直接以“携带大ma”罪逮捕了海耶斯的朋友。性格强悍的海耶斯并没有退缩,被无奈和愤怒包裹的她一把火烧了警察局。警察局局长自杀了,自杀前分别给妻子、女主海耶斯和下属Dixon留了信。对妻子,他表达了歉意。对海耶斯,他说他已帮她付了那三块广告牌一个月的广告费。对Dixon,他说:
“1、只有爱才能达到内心平静,只有平静才能拥有思想。2、仇恨从来都无法解决问题,但内心平静和思想可以。最终,Dixon拯救了海耶斯。当人们期待的公正迟迟没有到来时,应该怎么办,这部影片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波澜起伏的剧情,直指人心的题材,绝对算得上年度最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由于剧情接地气,主演的演技爆棚,故事的张力十足,所以此片一举拿下了金球奖四个奖项。(电影烂番茄编辑部:原野)
月2日上映的《三块广告牌》上映两天后评分就已经高达8.7分。
作为已经把金球奖斩获且剑指奥斯卡的佳作,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初就广受关注,很多已经看过的观众纷纷表示实在是难得的好片!那么究竟这部电影好看在哪里,我们今天就为大家来分析一波。
No.1 有感情但不煽情
在为惨遭奸杀的女儿鸣不平,竖起了三块广告牌之后,米尔德不仅遭到了来自警方势力的打击,更要命的是不大的小镇都把她视为了共同的敌人,牙医、神父、儿子学校的同学、前夫等等。米尔德心里的愤懑和委屈自不必说,但是越是遭到这种打击,她就越是坚强。
没有哭诉,没有歇斯底里,甚至极少有流泪的正面镜头。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平静而又不卑不亢的陈述事实,按照合法的途径争取自己的权益,全片都被这种深沉严肃但又顽强的感情笼罩,让人看完之后感慨加感动。
No.2 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威洛比警长确实是个好警长,不论是他对家人,对警局的兄弟,都完完全全是一个好人。但是就是这样的好人患上了癌症命不久矣。而且对于米尔德的案子,警长不是没有尽力,实在是证据太少能做的都做了。
米尔德失去女儿的伤心愤怒,导致她见到警长的时候说出很多不可能的举措,诸如排查全国新出生婴儿的DNA等等,还有明知道过错不在警长还揪着不放,写广告牌挖苦讽刺的行为。
警长虽然不赞同,但是完全贯彻了“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一伏尔泰的名言。还出资悄悄帮助了女主续租广告牌,真的让人钦佩!
No.3浪子回头永远是最感人的
片中后半段的主线迪克森,作为警长的好兄弟,在成长过程中父爱缺位的情况下,实际上是把警长当成了自己的父亲和大哥。所以当警长不堪忍受癌症自杀之后,迪克森彻底崩溃,殴打广告牌出租商,放火烧毁广告牌,完全是一个受了委屈无处发泄的不成熟大男孩形象。
但是警长的那封信让他彻底的蜕变了,他从混不吝的痞子,成长为真正的男人。在千钧一发的火灾之际还想着抢救会案卷。
在发现嫌疑犯后第一次选择智取而非硬拼,最后当米尔德坦白说是自己放的火导致他受伤后,那云淡风轻的一笑,更是让观众对这个人物好感倍增,浪子回头的故事永远是最动人的!
喜欢梦想家影城这篇文章的老铁们欢迎点赞,关注,分享!
你们觉得《三块广告牌》这部电影怎么样呢?欢迎在评论留言大家讨论哦~
因为《三块广告牌》讲述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里,一位母亲的女儿惨遭奸杀,七个月过去了,真凶迟迟没有落网,而人们也渐渐忘记了这件事,警察局也放弃了调查,但是这位强悍的母亲竖立齐三块广告牌,以此向警察宣战。在整个过程中,各路人物都参与其中,警察、记者、神父等,他们各自遵循着各自的行为方式,试图在这场悲剧中扮演救世主或局外人的形象,但是现实的力量过于强大,每个人都深陷其中,但是并不能带来任何改变。虽然《三块广告牌》被定义为黑色喜剧,但是很少人在看完之后能笑出来。故事揭露的是大多人都具有的共通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困境,那些在人心中的自私、冷漠和暴力,既打开了影片,也使每个人感同身受。能够引起每一个观影之人的共鸣,是一个影片的成功之处。
电影《三块广告牌》主要讲了什么?
《三块广告牌》是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发行,由马丁·麦克唐纳执导,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山姆·洛克威尔联合主演的犯罪喜剧片。该片于2017年9月4日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 。该片讲述了一位母亲的女儿惨遭杀害,正义不得伸张之时,她决定树起广告牌,以此和当地警察对峙的故事。1987年美国股灾之后,发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一座小镇上,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是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然而女儿遇害的案件却迟迟未曾了结,凶手依然逍遥法外。眼看着希望慢慢消逝,但是这位做事果决的母亲,与小镇上碌碌无为的警察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她借用三块广告牌向负责该案的警长发起质问,在小镇上掀起轩然大波,众多人物相继被卷入血腥、暴力的纷争之中 。
一些漫画,把人性描写的极其险恶,但是剧情空洞,毫无诚意,却意外的受欢迎,为什么?
感谢邀请。这种漫画并不少见,在我看来这种漫画都是把着重点放在了描写人性恶的一面,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现,挑起观众对该作中的角色产生很深的敌意,甚至不少人会希望这种角色下一秒就被打死的念头。我相信有很多人在看漫画的时候有过这个想法,而这个想法,往往就是作者想看到的结果。这种现象不仅是日漫会这样,国产漫画也有着不少这样的案例。
为什么这类剧情较空洞无味的漫画作品会受欢迎呢,我个人觉得主要是迎合观众的心理。
大部分人看到这种题材的漫画,看到这么个过分的角色,都会有一种想打倒他的想法,这一点上面也说过,那么在这个时候安排主角来打倒不就很合适?要快感有快感,要痛快有痛快给你,最主要是的是让观众觉得过瘾,过的是心里那份瘾。
像那些玄幻修仙小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主角一开始就是弱鸡,一直被人欺负,还要被不少等级比主角高一点的人言语嘲讽,总之能有多惨就是多惨,最后主角全把他们打趴下了的桥段应该很多人都清楚吧。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屌丝的成功逆袭,往往会给观众一种满足感,这就是人性。
我最近在看的某国产漫画也是这样的套路,主角从头到尾都是被人喊着废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废物”总能越级把高等级的人打倒。要说剧情确实是比较老套的那种,漫画画风也不是很完美,就是一种巨大的反差给人很精彩的感觉,也就给人一种想继续往下看的念头。
因为人心本恶,读者也这么觉得,所以迎合到了人们的心理。
但是描写极其险恶剧情空洞,衔接过渡都不太合理的那种,不合逻辑,有的还挺恶心的,跟那些真正描写人性的大作来比,觉得。。。没什么水平
暂不提《人性直播》但《自来水之污》是我真的看过,这作品牛逼,我当初看恐怖漫画《诡影子》的时候,充其量也不过是晚上做梦想,想起来小时候恐惧的黑夜,而我当初看《自来水之污》那漫画把我恶心的啊,把我恶心的几天没吃得下饭,当初还听说想做IP,这群没文化,都想做IP,有时候我真想问问他们,到底知不知道IP是什么,而且这部漫画的题材过于重口,我那时候也不相信能做成名义上的IP,而事实是,腾讯融资,动画改编,还上了新闻。
而据我朋友所说,这部漫画她一直看了下去,前面确实挺重口,但后面口味轻了,而且加入了很多对人性的思考等等剧情,然而,我依然,没去看,因为我不想在几天吃不下饭了。
由马丁·麦克唐纳执导的《三块广告牌》的电影叙事,是现今的世界一流手法,而故事的主题探讨的也很简单,什么是好人,什么又是坏人。由影帝乔·赖特执导的《至暗时刻》讲述的是丘吉尔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十分注重刻画丘吉尔这个人本身的性格,而这俩部堪称时代经典的电影,在国内都没有掀起热潮,为什么,因为国内大众的审美观偏低,愿意的思考占少数,同样的题材,不一样的故事,表达的却是一件事,正常人肯定是会选择更容易看的那个。
漫画《铁鸥》不管是作画与剧情上,都堪称国内一流,但是单论热度,还没有《自来水之污》的一半,诺不是七灵石想找个良心漫画改编,怕是这部迟早要石沉网漫天下的大海中了。
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是一部在中国现有题材体制下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大量的暗线剧情,以黑色幽默为主基调,讲述的剧情与价值观的信息量也是空前的大。
说明白点,国内这么多人拿个噱头创作,就是没那个本事玩高端的创作,正真意义上的创作者,是有感动人心,影响社会的能力的,这个不吹不黑,也就是引领潮流的能力,而目前国内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在干什么呢,想尽一切办法迎合受众,本来是大爷辈分的人,楞是成了孙子,这种的一时热,但绝对活不长。
其实从开始看漫画开始看到过不少这样的作品充斥在漫画平台上,甚至有一些漫画有些很好的人气和稳定的流量,霸占着平台上稳定的位置,这就让真正喜爱动漫文化的人痛心疾首市场出现这样事情。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还会喜欢看这样的作品,我想很多还是关于人性中的一些本能的渴求。比如暴力美学这个东西,你说杀死比尔里面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作为这部电影的主线吗?有很多充满魅力的人物设定吗?他充斥的是打斗带来的紧张刺激和杀人带来的快感。但是这部电影是将这种美学发挥研究到极致,最大程度的挑逗观众的神经,带来非凡的体验。你说的很多作品我想可能是只做到三成,只做出了表皮的东西,对于人性恶向的方面的描写也并不讲究,但是毕竟也是这一类的东西,如果没有人做出此类中更好的东西,观众只能将就看了。
美国军事航空工业两大巨头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分别给美军制造了那些明星军事装备?
先说说洛克希德马丁,一个超级军火商,为其本身和美国带来了无限的资本和荣耀,其产品主要有F-22、F-35、F-16、F-117,U-2,C-5,P38、C-130、C-141、C-5、C-2、U-2、SR-71以及三叉戟系列潜射弹道导弹和大力神洲际导弹,这些都是世界上的尖端的产品,作为至今为止最畅销的、最成功的现代化战斗机F16,自1976年开始批量生产到现在共有近4600架,单凭F-16的生产量即可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空军总航空器数量的总和,外销近30个国家和地区。步入五代机时代,外销的F-35,在高昂的单价下仍然有上千架的订单。除了中俄的五代机,其余将全是洛马的飞机,可见其影响力的巨大。
再说波音 P-12、 P-26、B-17、B-29、B-47、B-52、KC-135、E-3、E-8、F/A-18A/B/C/D、F/A-18E/F、AH-64、F-15、AGM-84“鱼叉”反舰导弹、每届美国总统的空军1号以及707、717、727、737、747、757、767、777客机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轰炸机 B-17,到二战结束时,总产量达到惊人的 12,731 架,客机现在每年交付几百架。
总的来说,洛马和波音算是两条路在走,洛马基本以军事为主,以洛马现在的地位在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撼动;波音则是以客机为主,也是世界第一的,没有人可以动摇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丁麦克唐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丁麦克唐纳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