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文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学文社的主办人?
罗振玉
1890年,罗振玉在乡间教私塾。甲午战争之后,他深受震动,认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增强国力,于是潜心研究农业,与蒋伯斧于1896年在上海创立“学农社”,并设“农报馆”,创《农学报》,专译日本农书。自此与日本人交往渐多。1898年又在上海创立“东文学社”,教授日文,与梁启超齐名的大学问家王国维便是东文学社诸生中的佼佼者。
1892年,谁在香港成立辅仁文化?
辅仁文社也称“辅仁书报社”。清末爱国新学团体。1892年3月14日,由杨衢云、谢缵泰、周昭岳等在香港组织成立。社员16人,推杨衢云为社长。其成员主要是香港的一些公私职员,大多受过完备的西方教育,习惯于欧美的政治生活。该社本来“内容仅在多购置新书以开通民智”,但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政治,并以“尽忠报国”为宗旨。是为香港开设新学团体之先河。1895年,杨衢云、谢缵泰取消辅仁文社的名义,全部加入兴中会。
辅仁文社,英文名直译为中华爱国互助改进会。清末革命团体。1890年(光绪十六年)开始发起,1892年3月13日正式设总部于香港百子里一号二楼。由杨衢云、谢缵泰领导,共有成员17人,有姓名可考者除杨衢云、谢缵泰外,还有周超岳、黄永商、陈芬、黄国瑜、罗文玉、刘燕宾、温宗尧、胡干芝、陆敬科等。其宗旨为“进行中国大众的革新”,“驱除满族鞑虏”(一说为“尽忠报国”),提倡学习西方思想,爱国维新,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894年兴中会成立,1895年辅仁文社与兴中会合并,并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
《喧哗与骚动》哪个版本好,有人文社版的么?
李文俊译本,上海译文版1984年10月第一版的这个好,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没有人文社版本的。
下边简单介绍一下《喧嚣与躁动》: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9年。 该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做一补充。该作品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