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满字书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满字书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作品要全部写满格子吗?
书者要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
若你的书法作品要送人或参展,应满格布局。为什么呢?因为你送人的作品不完全是用于收藏,有好多是要装裱悬挂,如果不满格布局,作品的留白和装裱材料(绫子)融合后,整幅作品显得很不协调,影响美观。所以说,书法作品在书写时,要满格布局。
所谓满布局,就是书法作品四周不要留白太多,满格更好,既便是把有的笔画写出纸外,只要笔意到,即可。
参展的作品也要满格布局,道理如上所述。
如果书者所写的字不送人,不参展时,也要养成满格布局的习惯。
扇面作品可视情况而定。手扎可以灵活掌握。
下图为隶书名家张继老师的作品。作品是满格布局的。
下图为隶书名家刘文华老师的作品,也是满格布局。
下图为隶书名家言恭达老师的作品,也是满格布局。
说明:本回答为中州耕牛堂主手打原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最好不要写满格子。
中国书法,尤其是章法,讲究的是气韵的通顺。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拥挤的、每一个字都写满格子的书法,必定是拥挤不堪的,是没有气韵流通的书法。
相信大家都有坐公交车的经历。
当公交车人比较少的时候,你会感到一身轻松,做起车来也比较顺心。
但是运到一个人拥挤的公交,就会让人感到压抑、拥挤、甚至空气都变得很污浊,心情自然也变得糟糕。
这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气被打断了。气不流通了,就会产生闭塞的感觉,甚至沉闷压抑。
书法也是如此。
如果你是练习书法才写的,那么写不写满格都可以,但是一旦你写作品的时候,写满格子。就会显得整幅作品没有余地,没有地方可以让气流通。
所以写书法,最好不要占满格子。
问题:书法作品要全部写满格子吗?
这个主要还是根据你要写什么风格的作品来定的,历史上也有不少把格子写满的,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颜真卿的楷书,就是这个,他的字结构松但是整体章法紧密,一幅作品浑然一体,大气天成,后世学颜体的钱沣也是经常使用满章法。
1、写满格子是这样的:
写满格子,一般会给人紧密、急促的感觉,适合表达强烈的感情,很多写草书或者大篆的书法家,就是把字写的很面,写成了一片。字也和人一样,团结就是力量,给人以壮美的审美体验。
这种章法的处理,他和你写的字和要追求的效果有关系。你要是追求颜体那种浑然一体的效果,追求这种气势。当然也可以写满,写满可以,但是你要写出了格子。
比如你写: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这样的豪迈的诗歌,当然要用这种章法。
2,而把字距拉大
就会给人以空灵的感觉,很文雅、很清淡,文房欣赏也舒服,适合文人之间的雅玩,给人以优美的审美体验。比如杨凝式的韭花帖和董其昌的书法,都属于淡雅一类。
每个人的审美取向不一样,就比如收藏,有人喜欢收藏糖纸,有人喜欢收藏子弹壳。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谢谢邀请!既然是一幅书法作品,那就应该是完整的,就要全部写满格子。为什么呢?这主要是书法要讲究章法布局。
由于书写内容的不同,字数的多少不等,又由于书写篇幅的不同,纸(或其它)有大有小,有竖有横,因此,书法作品的布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变化无穷的。常见的布局形式有:中堂(整纸直幅)、条幅(立幅、直幅、立轴等)、横幅(横披)、横额(匾额)、对联(对子)、册页与斗方、手卷(长卷)。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正文、题款和印章。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譬如文章诗词、格言警句、吉利祥和的文字。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像正文的题目、出处,书写的时间、地点,书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印章主要起点缀作用,一般是一枚或两枚居多。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在书写之前,先在心中筹划好写什么内容,用什么书体,是横写还是竖写,如何落款,哪里用印……动笔之前,还要在纸上作好恰当地安排。一般先留出天头、地脚、左右边(天宽地窄,左右等齐),然后再计算好字数(包括落款),折好框格。横写时,开头可空一、二格,最后横行不宜写尽,要有空脚。竖写时,开头不需留空格,但要留下脚,好落边款和盖印。初学者可用铅笔、稿纸大致丈量一下,遇有不妥之处,再予以调整修改,待布局格式基本定下后再进行书写,千万不可信手落笔,一旦问题出来,那就没办法了。
章法布局是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只有讲究章法布局,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书法作品。否则,你说你的内容再好,单个字写得如何如何,但还不能算是成功的书法作品。所以要想创作书法作品,你就要懂得章法布局,并且提前把该写的所有格子布局好,不能出现不必要的空白。
另外,我所说的“写满”,是指页面的整个布局,要满,要和谐,不是指毫无空格的密密麻麻。
书法作品要全部写满格子吗?答曰:不要写满格子!
首先来了解一个词汇:留白。
就是在书法或绘画创作的时候,为了使作品的整个章法、布局更具有美感,理解美学特征,而留出的空白,可大可小,根据需而定,这样使作品意境更深,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假如说一贴作品,都是密密麻麻的字,看上去是什么效果,要么头,要么尾,要么字与字之间,留一定的空白,这样布具,才是书法作品作最基本要求,
抛开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也忌讳所谓的“满”,
比如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还有我们常讲的:不要将话讲得太满!讲的是类似道理。
再回到书法作品中,
计白当黑,或者说知白守黑,是书法创作中非常典型的方式,知其白,当其黑,白和黑均不可或缺,
金石大家邓石如也讲过“密不秀风、疏可走马”的话,就是讲究黑白布局要合理得当 。
这样虚实相生,作品活现。
平时喜欢习字,发个图,欢迎各位大神批评指正?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写字。
首先,从你写的这副字来,你应该是很认真的完成了这幅作品。整体看对于一个业余的写字的朋友来讲,已经是很不错了!从你对字的结构的把握来看,还是不错的,整副作品的布局还是满完整的。
第二,谈谈这幅作品需要做的更好的地方。整副字,你有没有发觉字看起来没力度,原因是你没有专业人士指点或是老师指导,就是你运笔写字时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除了起笔速度稍慢点外,运笔过程是不需要慢慢这头拖到那头的,应该是看准下个位置很快速到达下个点,这样你的字就不会看起来没力了。这点如果你去改正一下,你再写一遍你会发现你的字会有力多了!像我和书法老师学习的第一节就是练习横和竖,练习笔力,最后才开始练字,这是基本功。
第三,说说你字体的结构问题,写字整体看起来要稳,就是左边如果歪了,右边要把结构调回来,最后一笔很关键,最后一笔写不好整个字都歪了,像你写的“垂”字,最后一点应该是竖点,因为整体往左了,竖点可以把字拉正拉稳。“无”字的繁体字体,也是结构歪了!“愁”字结构“禾”和“火”结构应该差不多大,结构紧凑一点然后“心”字三点点的太随意了
第四,总结一下,你整体把握的还算可以了,就是基本功不扎实,没有系统学习笔画和结构导致的,如果你按以上几点纠正再写写,你会发现你以后写的字不再是软绵绵的了!
以上是我跟我的书法家老师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希望对你学习写字有帮助,因为我们都是写字爱好者,希望你写的越来越好!
请大家看看这幅字怎么样?内容?意思?书法水平?
锦绣江山美,
光辉天地春。
这字写的满漂亮的,是个老写家,应该是一位成名人物的大作。
书分两类,一类是一一一刀书,要求八面出锋,边角清楚。
另一类是一一一杵书,创作时的笔有尖没尖无所谓,就如于右任的写法。
此作应归为杵书类。
绛树青琴,殊资共艳。
字,不是只有一种美法。
本人虽然不写杵书,但是,却仍然能够从中去欣赏其另外一种美。主要看的是笔下功夫。
这副书法作品如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欣赏书法要有具备以下知识:1、了解书法家的历史及创作背景,2、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具备鉴别碑帖的能力。3要掌握一定的书法技巧,4、有艺术涵养5、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6、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7、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8、正确领会作品意境了解作品创作背景,9、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评论一副书法作品的好坏,需要具备以上知识,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而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由于本人的修养不够,顾不能对此作品评论。
第一幅行书,书如其人,骨内有诗书之气,作品充满文人情懷,虽临帖用功有限,但读书多,自然有静气,通过此书,看到民国时期学者之风。😁第二幅,觉得用笔有些草率,起收笔过于随意,没有节湊感,可能平時临帖时没入帖,有些字结构也不好。另一方面,从书学看,此人有丰富社会經验,书中朴掘自然,为无而大美,不当书匠而写自。内中朴实而有一般静气。完
正文以行为主,行草兼备,质朴严谨,功力深沉,虽略显拘谨,..仍不乏上乘之作。
落款值得商權。
一,略显向下。落款向下,有头重脚轻之感,使整个作品提不起精神。二.落款笫一行字少虽显空灵,但多数字放在第二行,使得笫二行拥挤不堪,不仅录用的诗名与写作时间之间未留空隙,而且整行暴满,印章无地可盖。
此作取法二王一脉,从容淡定,不激不厉,体现的是儒雅之气。自信,自然,静穆而不失灵功,满纸书卷气息,功力深厚,即有传统又有己意,当属实力派书家的作品。张睦向您学习!
说实话,一般,作为一幅作品,好与不好要看四个方面,用笔,结体,意态,风神四个方面,作品中字的用笔,结构欠传统的东西,个人随性成分较高,字与字,每字的意态真不行,意态影响风神。。。。。。不知道我说的你明白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满字书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满字书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