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善若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上善若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善若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都说上善若水,皆因肯居下处”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大的善就像水一样,都是因为它甘愿处于底下的位置。形容最高境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利。1、“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的第八章,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2、老子认为人世间最善良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
上善:至善。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 滋润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指人应当具 有包容一切、宽大为怀的品格。这句话出自《老 子》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的准确意思?
上善若水准确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成语解释
1.上:遵从、顺应、符合道与德的事物,皆可称之为上。
2.善:《说文解字》:“善,吉也。”本义:吉祥。善,含有修治之义。例如:善时即指吉时;善祥即指吉祥、吉兆;善征即指吉兆;善日则为吉日。善风即指良好的风气;善言即指美言、益语。
3.“水”字义: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水与天德地气能量具有极佳的亲和性,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道家学说将水分类为有形有质之水和有质无形之水。
上善若水意思是什么?
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 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意思: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何为“上善”?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不是道德经。
【上善若水】里面的“上善”就是善到了极致。
后面原文直接给了解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又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的人会怎么做?
对待自己的功劳像大地一样从不自居;心胸修养像渊潭一样深邃而又幽静;返本知足像上天一样从不求回报;说话则信守诺言尽力而为;为官则能保持社会上下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做事则精通业务,踏实肯干有责任心;处理问题懂得因时而动,从容不迫。
与《周易》中的兑卦也有对应。
兑为泽(泽卦)刚内柔外。 这个卦是同卦(下泽上泽)相叠。泽为水。两泽相连,两水交流,上下相和,团结一致,朋友相助,欢欣喜悦。兑为悦也。同秉刚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坚行正道,引导人民向上。
为什么推崇水德?
因为古人认为水有七善
一曰守拙。二曰齐心。三曰坚忍。四曰博大。五曰灵动。六曰通透。七曰公平。
在《道德经》第六章也有说: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大山中的水流能够返本归源、知雄守雌,保持着往低处流最后回归大海,于是能保持长生不死,这就叫“玄牝”。返本归源、知雄守雌(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是万物(有名)通往天地之根(无名)之门,它看上去像一种绵绵不绝而又用之不尽的存在。
中国人讲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国人的古书里上下几千年翻开每一本书,无论是历史书故事书小说还是爱情的书籍里面无非能突出一个中心的主题就是善。
可见我们中国古人对善的认知标准非常之高,对善的行为,非常之推崇。
那何为上山,就是像水流一样,水利万物而无害,对任何的位置高低啊,贵贱,贫瘠,还是富饶,等等,水从来都不会挑挑拣拣,所到之处,都是利万物生长。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就写上善若水。
那么中国古人从古至今也就推崇人了,要像水一样,能够利他人,阿里社会,利国家,这样的人呢,他的品德,就像水一样,有着上善之德,尚善之美,上善之情怀。
所以我们做人,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崇高的理想,可能我们一个普通人,所谓的凡夫俗子,做到像水一样这样的上善,我们是做不到得,觉得非常的难,但是它不等于我们补去向这个方向追求啊,我们可以努力的向这个方向追求,虽然是高山仰止啊,但是呢,还是那句话,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无论是大善还是小善,都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境界的提升。
个人观点,请大家多多指教。
请大家多多关照。@王烨艺述汇
上善若水,没有规模没有意志,自然形成,水从高处往下流下则成洪流猛兽,要坚持初心,应坚持初心,比如群众们的力量,社会各阶层的纯洁,才能美丽,各级政府因势利导,才能厚德载物,你船我舟,全民游乐。
你好。理解何为“上善”,要把它放在全书和本章里来看,才不会错。
“上善若水”
这句话是说:水的能力是最高的!并不是在赞扬“水的美德”!
“善”字在《老子》里的意思是从能力方面来用的,善,善于,擅长,有做好或处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很多人都把“上善”理解为:最好的德行、德性、品行、善行等等,是不对的。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是说:水虽然一直以其最强的能力利益于万物,但它不仅从来都不争,而且还甘愿处于众者所厌恶的低位。从水这样的德性来看,它是接近于道的。
水善利万物,是“水之道”起作用的表现。水之于万物是有作用、有功劳的,却为众者所恶,本来它是可以争功和争辩的。但是,水一直保持柔软、柔弱、处于低位和不争,这才是“水之德”!
为什么说这才是“水之德”呢?因为老子在第五十一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请注意,如果就能力来说“生、为、长”,可以说成“善生、善为、善长”;而“不有、不恃、不宰”才是在说“德”!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句话是说:侯王,与百姓互动时善于居于相对低位;为百姓着想时善于做深远的思考;对百姓付出时善于体现仁爱;对百姓表达时善于体现诚信;行政时善于治理;为百姓做事时善于把它做好;采取行动时善于看准时机。
这里的七个“善”,明显是动词,是擅于的意思。“七善”的主体不是水,而是侯王,是面向百姓做事时体现出来的超高能力,是各层面侯王在“能够”的基础上是否“善于”做事的问题。这一点要十分明确。
比如“与善仁”,侯王是有仁的。但是,侯王如果给予、付出的方法方式不恰当的话,会被百姓认为是在做秀,接受起来会不舒服,甚至说是做假,干脆就直接拒绝接受了。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本章的主旨!
老子的意思是承接上一章说,因其无私能成其私,在这里说的是:不争的好处。他跟侯王说,以水为例吧,水的能力是最强的。但是,水却示弱处下而不争,接近于道而长生长存。侯王有七善,能力也很强,要象水一样不争,就没有过失,就能保全自身于天下。
综上,当我们很爽地赞颂水有最好的德性是“善”时,是弄错了方向的!不要以为反正赞扬了水就没什么关系。其实,不能精确弄清楚各个字词的概念及其面向,而恣意地自我发挥,必然背离了《老子》的本意,是得不到《老子》的精髓的。
首先,问题中的“厚德载物”并非出自《道德经》,而是出自《易经》。“上善若水”的确出自《道德经》。理解“上善”,重点在于理解“上”与“善”的含义,而且理解“上善”更需要理解“水”。
我对“上善若水”中的“上善”有几种领悟与解释:
一、从《道德经》中领悟与体会最朴实的“上善”
“上”我们可以解释成高尚的,顶级的这个意思。
“善”从《道德经》前后文联系来看,也有不同的含义。
1、《道德经》第八章开篇之句为“上善若水”,对应后文的“处众人之所恶”,我们可以把“善”理解为跟“恶”相对的“善”。这样“上善”就可以解释为最高尚的善,而“上善若水”,就是说“最高尚的善,就是象水一样可以滋润万物,对万物平等公平的对待”,这也体现了道家的“无为”。
2、“上善若水”对应后文的“居善地,......事善能,动善时”来解释,“善”就是“擅长”的意思,“上善”的意思就是“自身修为的最高层次就是擅长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一切”,“上善若水”的意思就是“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象水一样去顺应万物去流动”,如水只能顺着地势流动。这里的”水善于利万物而不争”中的“利”是利用。
所以“上善若水”,可以理解为“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象水一样去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去与自然规律相抗衡”,此解释也正是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至高思想。
二、从现实社会中对“上善若水”与时俱进的理解和体悟
从五行中水的特性去理解“上善若水”中的“上”。五行中“水曰润下”,所以水有向下的滋润万物的本质和特性,所以“上善若水”中的“上”,可以理解为上面,上边等与“下”相对的意思。
所以“上善”,就是领导阶层的善,“上善若水”就是,领导要象水一样去滋润,关怀下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善若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善若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