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杨元庆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杨元庆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柳传志四大弟子?
1、得力助手“朱杨刘”
在柳传志宣布退休的当天,其爱徒之一,现年57岁的朱立南也宣布卸任联想控股总裁。
1989年,27岁的朱立南入职联想,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赢得了柳传志的赏识。1993年,朱立南离开联想选择创业,而后又被柳传志盛情邀请回来。“个体户挣点钱可以,可舞台太小,长此以往意义不大,回联想吧!”
1997年,朱立南回归联想。2001年,朱立南创立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而后迎来风投事业的高光时刻:将卓越网作价7500万美元卖给亚马逊,联想因此获得了高达13倍的收益回报。2012年,朱立南被任命为联想控股总裁,被柳传志称为其“参谋长”。
2、杨元庆
杨元庆在1989年大学毕业后加入联想,从销售做起,1991年便成为联想集团CAD部总经理,其优秀的销售能力颇得柳老赏识。
1997年,联想的PC市场稳居中国市场首位,而已是联想副总裁的杨元庆功不可没。在2001年入主联想后,他主导收购了IBM的PC业务,使联想往国际化的方向迈了一大步。
2004年,柳传志将联想董事长的职务交棒给杨元庆。杨元庆也凭借着1亿元的年薪成为“打工皇帝”。但后来联想出现巨额亏损,有媒体开始质疑他的领导能力,柳传志也不得不两次出山帮杨元庆“灭火”。
3、郭为为
1988年,刚从中科大毕业的郭为被柳传志相中,招进了联想。很快,郭为便想出一条广告语,让联想的知名度迅速上涨:“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在联想的前12年,郭为为了联想换了11次岗位。郭为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在2001年联想分家后,郭为迅速带领神州数码步入正轨,从不到一个亿做到如今100亿市值,现已成为中国跨行业整合IT服务的领军企业。
4、刘军
在配合杨元庆收购IBM PC的过程中,刘军功不可没,既是这场战役的策划者,又是执行者。收购完成后,刘军于2006年第一次离开联想,选择去美国进修。一年后,刘军复出,担任联想全球消费集团总裁。此后,他开始专注于联想的海外业务,使命就是从中国打到全球。
2015年,刘军再次出走联想。两年后,杨元庆找到刘军,希望他重整中国业务,他表示自己“欣然同意,毫不犹豫”。2017年5月15日,回归联想前夕的刘军发了一条微博,“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几分钟后,杨元庆转发了微博,回应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进两出”,他与联想的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杨元庆
1989年,杨元庆作为首批公开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加入联想,前三年从销售做起。1991年杨元庆任联想集团CAD部总经理,此后一直带领团队的销售业绩一路高歌猛进。
郭为
25岁,郭为离开中科大,被柳传志招进联想,25岁当年他面临更好的选择,这些选择比起联想要好很多。比如说去机关工作或者说公派留学,回国之后作为也会很大。但是年轻气盛的他,选择了联想,柳传志的口才让他打心底佩服,他觉得跟着柳传志会有非常光明的未来。
朱立南
朱立南与柳传志征战多年,被称为联想的“参谋长”,地位可见一般。
朱立南1962年出生于福州,在部队大院长大,1987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当时,联想集团正在深圳筹建一个产业基地,目的是把联想板卡行销到海外,开拓更大的市场。朱立南入职联想后他被任命为深圳联想总经理,更下拨了17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孙宏斌
柳传志曾经的另一个接班人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被人成为“疯子”,后来又成“白衣天使”,他就是融创中国懂事会主席——孙宏斌。
柳传志的嫡传三门徒,杨元庆、郭为、朱立南,其实平平。真正继承老柳衣钵,甚至青出于蓝的,恰恰是弃徒孽子孙宏斌
柳传志说,孙宏斌有三个最大优点:第一点有极强的上进心,不是一般的强,是极强。第二,有非常强的坚韧性,打倒了再爬起来,这很了不起,第三有一眼看到底的能力,能判断一件事做与不做的关键在哪儿。
为什么杨元庆敢要求把联想电脑列为战略必须品?
由于联想没有核心技术,联想高层重商主义严重,被广大国人所诟病,近期联想利润出现大幅下降,联想再次陷入困境,杨元庆的提议更多的还是想将联想从泥潭中拖出来。虽然联想和杨元庆不受国人待见,但是杨元庆提出应该将个人电脑作为战略必需品对待,并建议出台相关的促进电脑消费措施,这个建议还是非常好的。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电脑芯片和操作系统基本都是被Intel、微软、AMD等国外公司垄断,直接导致中国在信息安全性方面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将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电脑作为战略必需品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联想电脑基本都是采用了Intel、AMD芯片和微软操作系统,基本可以排除,但也有极少的国产芯片电脑,对于联想的国产芯片电脑列入战略必需品还是可以考虑的。下面简单介绍几款可以作为战略必需品的国产芯片电脑。
龙芯电脑
龙芯是中科龙芯自主研发的一款pc芯片,目前包括联想、中科曙光、浪潮信息、同方、超越电子、方正、海尔、宝德、华胜信息等厂商都推出了基于龙芯的pc产品,龙芯电脑可以配套中标麒麟、深度、新支点等国产操作系统,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较好。
联想长风科技出品的联想开天M530z台式电脑,搭载了国内自主研发的龙芯芯片,安全性相对较高,还是可以考虑作为战略必需品的。
华为鲲鹏芯片电脑
华为鲲鹏芯片和主板都是华为自主研发的,鲲鹏电脑可以配套国产UOS、深度等国产Linux系统,在安全性方面表现非常出色,特别适合对于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政府、商业公司,可以列为战略必需品。目前百信、讯圣等厂商已经推出了鲲鹏电脑整机。
另外国产的兆芯、飞腾等pc芯片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较好,基于这些芯片的电脑同样可以作为战略必需品。将基于国产芯片的电脑产品作为战略必需品,可以极大的促进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发展,可以在PC领域摆脱国外Intel、AMD、微软等大公司的控制,在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将不再受制于人,并且极大提升中国的信息安全,应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20年前,个人电脑刚刚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没有成为战略性资源;10年前,个人电脑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没有成为战略性资源;现在,个人电脑过剩卖不动了,倒应成为战略性资源。
这一匪夷所思的论调,不是出现在愚蠢节的玩笑里,也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出现在国内最重要舞台的一份建议里。
卖什么吆喝什么本没有错,问题是,你只能利用私人身份或企业身份进行。但官方身份是大家赋予一个人的神圣的使命,期待胡葆森、张近东、朱华荣、杨元庆们从更大的格局出发,真正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建议或方案,造福民众。
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个人电脑战略资源高论等提议,不要说格局不够高,恐怕连胸前的证件都对不起,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谋取一己私利,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所以,当杨元庆的PC战略性资源高论一经曝光,遭到网友们群嘲就在意料之中了。
其实,在弥合数字鸿沟这件事上,早已有人走在了前面。2005年前后,“数字之父”、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就在大力推动100美元电脑计划,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杨元庆和他的联想集团起步晚没关系,如果真有诚意的话,可以向该计划捐上10亿美元,10亿美元不够呢,1亿美元也行,倘若担心联想集团过两年又要亏损了,你们捐出100万人民币,我们也不嫌少。
我就觉得网友都太激进了,人家原话并没有提价是说把联想电脑作为战略必需品,而是说建议将PC电脑作为战略必需品,出台相关的促销消费政策,因为的确电脑是新一代的生产工具和创新工具,不然华为和小米也不会这么极力的去打造笔记本系列的产品吧,其实人家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元庆提出,建议将PC作为战略必需品,国家补贴扶持,出台相应的促消费政策,缩减数字鸿沟。他还表示:“我建议针对个人电脑这一生产力和创新工具,国家作为战略必需品,出台相应的促消费扶持和保护政策。”
对于电脑作为日常必需品我还是赞同的,因为电脑的创作和电脑可以实现更好的office办公、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和视频剪辑,以及完成系列的3D制图,针对目前全行业的价值来说,电脑可以更快更便捷的完成一系列的操作!那有人说目前不少有手机吗,手机更方便呀,但是手机总是也有一些不方便的操作,例如现在很多的创作都是便捷式,傻瓜式的,更多专业的技能和专业的能力还是需要专业的工具完成才可以,所以电脑的完成更加高效一点!
例如做自媒体而言吧,我觉得用电脑也还是很方便的,更加便捷一点,但是对于手机而言有时候操作还是挺不方便的,有时候突然一个微信聊天就打扰了正在创作的思路所以是很不便利的!而且随着手机的来临,其实我们也能发现人们对于电脑的游戏痴迷并没有那么强烈了,而现在大多数的沉迷都来自于手机了,反而在电脑的时候更多专注于学习成长和工作了,当然这个是作为一个长期做电脑创作,在电脑旁工作的人感受还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自然就很推崇电脑,如果电脑能够因此而得到补贴降价,甚至来说例如补贴7000元的电脑能够降低个1500也是非常占据优势的事情呀!所以从这个方面我还是支持的,因为更好的电脑硬件配置,更快的硬盘读取速度我还是渴望的,所以自然是希望能够做的越来越好的价格越来越公道,其实我们也应该鼓励家长给孩子买电脑而不是手机,最好不要买游戏本,咳咳咳,你懂得。
所以整体而言杨元庆的提议我觉得是不错的,我还是支持的,当然联想总裁提出肯定是有利于联想的,这一点也是可以的,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企业和个人一样,不能什么事都看钱,以钱为标准。 一个人不能道德伦理都不管,就两只眼睛一瞪就看钱,那显然是不行的。企业也是一样,也要有自己的责任担当,联想也要多说说自己的责任担当。
首先,联想的战略布局并没有错,作为联想的护城河,笔记本电脑,个人PC业务是现金流
其次,其它互联网企业跃跃欲试,但基本短期内很难在成本和技术储备,成本,渠道上比联想更有竞争力
最后,大家关注联想也是希望他能有更好的核心竞争力
时下职场上优胜劣汰,现在还有“铁饭碗”可捧吗?
这几年别说铁饭碗了,很多人连饭碗都没有了~[泪奔]
经济形势严峻,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像老一辈说的,金饭碗,银饭碗,铁饭碗了~就算是你考上了事业编制国家单位等等,如果做的很差,也可能被淘汰!
所以唯一能依靠的铁饭碗就是自己了~只有让自己不断学习进步,有适应社会变动的能力,那你才不会被社会职场淘汰。
所以请加强自我投资[呲牙][呲牙]你就是你最稳定的铁饭碗!
“人,说话太老实,什么话都说,不是诚实,而是缺心眼”你怎么看?
《百科》对老实的释义是:忠厚诚实,循规蹈矩,顺从,服从,安分守己,传统意义上的老实人最大的优点是顺从,安分,最大的弱点是轻信人,最大的缺点是个性缺失;另有一种压制型老实人则是由于特殊原因致使自我保护意识而表现出来的状态,其保持着老实人的优势,却不失个性,也不会轻信于人。所以当一个人表现出老实的状态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发自内心主动行为,是天生本份的老实人,一种是出于被动自保而选择了老实。
缺心眼是指一个人缺乏正常的心机,做事做人迟钝、老实。从本义上来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是循规蹈矩老实本份的话,长大后还是思想近愚,说话不懂变通,什么话都说,分不清毒舌与幽默,把刻薄当坦率。只顾着一吐为快,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就是缺心眼了,从情商的角度来说这种缺心眼的老实人不讲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不拍马奉承,不弄虚作假,是诚实,是值得认可的。从智商的角度看这种人缺少灵活性,不投人所好,说话不懂分寸,钻牛角尖,很容易得罪人,也不好相处的。
还有一种出于被动自保而选择了做老实人说老实话的,如果你还认为他说话太老实是缺心眼的话,缺心眼的是就你而不是他了。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学问,有一句说的好,祸从口出,话多必失,有时候我们不在意的一句话,也许会害了自己,也许会殃及自身的发展,也许一句错话对自己的生存会造成隐患。所以,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必须注意说话的方式,在说话之前必须先过脑。以免说了错话让自己遭殃,让自己的事业受影响。
我们生存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一个人一个样,脾气和性格也大不一样,所以说,说话需要谨慎,做事需要思考,说话注意方式和场合,千万不要在自己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得罪了人,或者彼此之间产生误会,让双方产生隔阂。
说话不是随口即出,要注意场合和方式,要给对方留余地,不要当众揭别人的短,也不要说别人忌讳的话,要给别人留面子,别人给你说的私密话,千万不要乱传,不要拿别人的相信当做玩笑,不要因为自己多嘴多舌而给别人惹是非。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不要乱说,更不要信口开河,说话一定要掌握分寸,千万不能肆无忌惮,想说啥就说啥。
做人诚实和乱说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相提并论,做人诚实是一种品质,乱说话是不过脑子,做人诚实,不一定乱说话,乱说话的人不一定诚实。诚实是一种有素质的表现,而乱说话是一种没有素质的表现,诚实是一种人品好的表现,而乱说话是一种人品欠缺的表现。
所以说,我们平常必须管好自己的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触犯别人利益的话不要说,给别人造成不好影响的话不要说,给别人带来不利的话不要说,伤别人自尊的话不要说,讽刺别人的话不要说,让别人不舒服的话不要说,伤害别人的话不要说,触犯别人立场的话不要说,影响别人形象的话不要说,贬斥别人的话不要说,影响别人情绪的话不要说,……等等,还有好多不一一列举。
自己拍的风景照
有句古活,老实等于无用。对任何人都老实,实质上是个傻子。革命战争时期,对同志老实,对敌人老实就是叛徒。革命建设时期,从事保密工作的同志,对任何人都保密,泄露就是坏人。因你不知道谁是敌人。
就一个家庭,房子车子大家知道,你有多少存款大家知道吗?
就拿上头条来讲,粉絲几百几千几万,发私信的多少?好多连男女老少都不知道,用真名的很少,网名的多,我几年来只加了一个农民朋友的微信,粉丝们主要是欣赏文采而没有多少深交。
必定真心朋友,说实话的人少,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美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杨元庆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杨元庆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