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等效焦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等效焦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相机等效焦距是什么?
等效焦距的意思是以镜头焦距在全画幅相机(胶卷相机是135相机)上的视角作为一种标准,把在非全画幅相机上的镜头焦距折算成全画幅相机的等效焦距。
例如佳能单反APS-c画幅的转换系数是1.6,索尼和尼康单反APS-C画幅的转换系数都是1.5。
例如一个焦距100mm的镜头,在佳能APS-c画幅单反上使用,等效焦距是160mm,即同在全画幅相机上160mm的镜头视角相同。
等效焦距162mm什么意思?
等效焦距的意思是以镜头焦距在全画幅相机(胶卷相机是135相机)上的视角作为一种标准,把在非全画幅相机上的镜头焦距折算成全画幅相机的等效焦距。例如佳能单反APS-c画幅的转换系数是1.6,索尼和尼康单反APS-C画幅的转换系数都是1.5。
例如一个焦距100mm的镜头,在佳能APS-c画幅单反上使用,等效焦距是160mm,即同在全画幅相机上160mm的镜头视角相同。
适马18-35等效焦距多少?
适马18-35 1.8等效焦距为27-52.5mm(1.6倍佳能卡口为28.8-56mm),具有2倍变焦能力, F1.8的恒定大光圈,拍摄虚化好,暗光环境下也是可以随心的拍摄
等效焦距和实际焦距是什么意思?
镜头的实际焦距通常在镜头上都有标记注明,而所谓等效焦距,则是指相对于135胶片相机的底片大小时的镜头的焦距。
现在一般数码相机的等效焦距大约是其实际焦距的1.3到1.6倍左右,例如18-135镜头,其实际焦距约相当于135胶片机的24-180或28-210镜头.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从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
等效于35mm相机焦距是什么意思 我们现在在说数码相机的镜头参数时,常常要说“等效于35mm相机焦距”这句话,这是因为“35mm”已经成为我们判断镜头视野度的一种标注。
半画幅和全画幅同个镜头下等效焦距,透视和畸变是否一样?为何?
感谢能回答你的问题,半画幅和全家福同镜头透视是否一样呢?
透视关系,首先和焦距无关,其次和全幅、半幅无关。透视关系只和拍摄距离有关。
至于一般人认为的透视和焦距有关,这个其实是一种间接关系,指的是在拍摄同构图的情况下。因为焦段造成视野不同,所以导致人需要改变拍摄距离,从而引起透视变化。
透视关系只和视角大小有关,断言说跟焦距和距离的都是错误的。所谓距离不变透视关系不变,那是因为他们所截取的,所谓的看起来透视相同的画面。
当我们于一个固定距离,在短焦距下拍摄的照片的一小部分区域,和在长焦距下的拍摄的照片的一大部分区域重合了,那是因为这种情况下所截取的部分重合画面,只是在此部分区域的视角一致,所以才会得出透视关系只和距离有关的错觉。
至于什么焦段什么画幅的相机,只要你保持视角一致,透视关系就不变
这个问题回答已经不少啦,建议题主遇到问题先上网搜一搜,避免重复。
半幅与全幅同一镜头它们的等效焦距、透视与畸变是否一样?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等效焦距?所谓等效焦距是个伪命题,根本不存在等效焦距,因为没有更合适的词来取代它,所以约定俗成就这样叫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因为半幅机与全幅机的感应器不一样大小,所以镜头的光学设计就要有所改变,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就像放电影有35mm的机器,也有16mm的机器,如果两台机器放在同一距离上,16mm的机器在35mm的银幕上是覆盖不满的。只有用更小的银幕才适合它。所谓等效焦距也只是对小于全幅机的感应器的相机所说的。全幅机不存在等效焦距。所有残画幅相机的镜头都不适合全幅机,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其它如透视与畸变是否一样都应该明白了。
将它弄明白对于摄影十分重要
半画幅和全画幅同个镜头下等效焦距,透视和畸变是否一样?为何?
首先来讲讲什么是画幅,看一个图你就了解了。
感光元件的大小
底片的大小
以上三个都是画幅的解析,也是所有相机的核心
我们再来看看焦距是什么。
在镜头上一般都会标注好这只镜头的焦距,比如:50mm、18-55mm等等。
如果在镜头上只标注有一个数字的就是定焦头,比如:50mm,就表示这是一只焦距为50mm的定焦头。
如果在镜头上标注有两个数字的就是变焦头,比如:18-55mm,就表示这只镜头焦距覆盖了从18mm到55mm的整个焦距段。
总结:全画幅和半画幅的等效焦距是不一样的。50mm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是50mm,但是在半画幅焦距上有一个换算率。简单的说就是画幅比例。
比如上图,35mm全画幅与aps-c半画幅的尺寸比例是1.5:1,那么如果aps-c用50mm的镜头,他的实际焦距是75mm。
透视和畸变也相应有变化,由于等效焦距变了,aps-c的畸变会小点。
综上。半画幅都有一个等效焦距。可以通过换算得到实际焦距。畸变和透视都有改变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科普一下,全画幅和半画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能使用同一支镜头。它是有条件限制的,不论原厂镜头还是副厂镜头,他都有两个英文字母标识。
带DG字母的镜头,是属于全画幅镜头,这一类镜头可以用在半画幅机器上,但是会出现一个物理情况 ,就是在光学界所说的像场,简单些理解就是照盖力。只有全画幅镜头用在半画幅相机上,现场才能覆盖半画幅的感官元件,才能成像。但是带来的物理影响就是画面裁切,行业术语叫1.5倍,画面切割。
带DC字母的镜头,是属于半画幅相机专用的镜头,简单理解就是APS-c规格的镜头。这一类镜头与全画幅镜头虽然卡口是一样的,也可以装在全画幅镜相机上,但是它受物理光学影响,由于镜头成像像场覆盖率不足,在全画幅机器上取景器会出现一个黑圈。
所以说全画幅镜头可以覆盖半画幅镜头的现场,反之半画幅的镜头不可用在全幅相机上。还有有一个间接的说法,全画幅镜头用在半画幅机器上可以延伸1.5倍的焦距,很多人有将300毫米的长焦装在半画幅机器上变成450毫米的长焦,赚个超长焦,这也是半画幅相机的一点福利。(若观点一致,请点下关注)
首先,我认为“等效”是个伪命题!这个词纯就是为了近似画幅之间互换镜头,又不想费心记住镜头特性的懒人而发明的,早前只有大画幅、中画幅、全画幅的年代就没有这种困扰,因为镜头几乎不能互换。
不同焦距的镜头总是有它唯一的特性,同一个镜头的成像特性,是不会因为用在不同画幅机身上就有所改变的,例如单位面积上的通光量,例如某一光圈值下的景深和虚化。对于一个全画幅镜头来说,拍摄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安装到到半画幅机身上,唯一区别就是拍摄到的画面面积变小了,只相当于原画面中部,也因此可能会规避掉边缘画质差这种镜头天生的劣势,从而获得最好的中心成像。只要拍摄距离不变,透视就没有变化,并且也是由于拍摄主体和背景距离没有变化,所以景深范围和虚化同样不变。
至于业余摄影爱好者们习惯说的“等效焦距”和“等效光圈”,是多个因素共同变化的结果。例如更换半画幅后,试图用短焦距镜头追求全画幅中焦距的拍摄效果,最常见的就是用50毫米模仿85毫米拍人像,主体看起来接近,但是由于拍摄距离不可能是一样的,透视关系也就不可能一样,焦距不同景深也不同导致虚化不可能相同,索性又从虚化效果上反推出来一个“等效光圈”,却忘记了单位面积上通光量恒定的镜头特性,这就等于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做混乱了,所以“等效”理论完全是对摄影的误导,新人不应该过多接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等效焦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等效焦距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