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百度外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百度外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和饿了么各自的优势在哪里?
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和饿了么都有各自的优势:
饿了么团队由于是学生创业具有校园背景,所以运营方向上可能对校园更为重视,发力也会更有针对性。而校园这个外卖市场也是很大的一块,社会上一直在吐槽中国第九大菜系“食堂菜”的同时,很多大学生因为口味、方便而去选择外卖。所以针对校园去运营也会带来很好的效果。二是品牌运营。从聘请王祖蓝,甚至是科比作为品牌代言人,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饿了么更重视品牌的塑造运营,配合上社交渠道上的运营,能够在讨论度和接受度上得到很好的效果。
在经历了千团大战之后,加上合并,美团在团购、美食点评这方面一定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这就使得美团拥有着更好的地推团队和地推方式,以他们丰富的经验去解决地推中可能会出现的更多问题,也会更讨商家的喜欢。二是内容的积累。美团在点评内容上大量的积累,提供了分析用户的大量数据,同时能够更好的处理点评中的各种情况,更好的运营点评内容来吸引用户和优化体验。
百度大金主,砸钱的力度是足够吸引各大商家的,这种强制地推的力量是足够抢占一定的市场。而且能够得到百度这个最大的搜索引擎的最佳入口以及百度积累的大量用户数据,从而实现精准化推荐。最重要的是,百度外卖成立之初就聚焦白领市场,不仅带动了用餐单量和单价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品类扩张。基于用户基础及自建物流团队的能力,不断根据白领群体的需求横向拓展交易品类,目前实现了从餐饮到商超、下午茶、水果生鲜等全品类覆盖,力争提供一站式外卖服务平台。
百度外卖为什么被收购了?
百度外卖虽然占得先机,但是在外卖市场的竞争上出现了三次战略失误。
2014年5月,百度集团外卖事业部正式成立,2015年的三季度时,它在北京的专送订单数达到了美团外卖的10倍,饿了么的6倍。此时百度外卖享受着外卖市场的“老大哥”地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外卖会成为百度新的增长引擎。
好景不长,2016年初,和大众点评合并后的美团完成超33亿美元的融资;饿了么紧随其后,吞下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共计12.5亿美元的融资。两家拿到钱的平台开始疯狂补贴、地推,夺取市场份额。
百度外卖没有紧跟这场战役,它的市场份额依靠惯性仍呈现上升态势,于是巩振兵放松警惕把很大一部分人力、财力放在搭建外卖生态链上。百度外卖选择铺设生鲜、食材供给、商超、众包、电商平台质选生活等多条业务线,这是第一次战略失误。
业务线扩张之外,百度外卖春节给骑手放假,帮他们买票回家。这直接导致过完年的百度外卖在很长时间都招不到骑手。而美团外卖采用了相反的做法,他们保留了一部分骑手在平台上继续配送,并且在节后加速和加大了对骑手的招聘,使得美团在正月十五前恢复运力,而过完年回来的百度外卖在很长时间都招不到骑手。这是第二次战略失误。
2016年3月,百度外卖开始为它的这两次战略失误付出代价。春节后,此前高歌猛进的百度外卖第一次出现了增长停滞的局面,甚至略有下降,僵持数月,未见好转。
2016年11月,为获取融资,向投资者展示出更好的成绩单,百度外卖采取了饮鸩止渴的做法——不顾流水,将盈利提升,即在商户层面,多收取5%的佣金,在用户层面,提高配送费。这是第三次战略失误。
2017年初,副总裁陆奇上任后,修剪了百度的业务,明确了“做什么不做什么”。聚焦AI和内容生态被频频提起,O2O战略则是被剪掉的那枝。今年7月百度Q2财报公布之后的分析师会议上,李彦宏甚至没有提及百度未来在O2O领域的布局和战略。
不到一年,百度外卖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宠儿变成了一个地位尴尬的弃子——它既不能制胜外卖市场,也无翻盘可能,最终被百度贱卖。
当o2o的风口吹过了,而百度外卖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用户量,都算不上行业前排,极速转型,理智放弃,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对于百度来说,百度外卖并不是他的核心事业,对于百度的影响微乎其微,继续烧钱支撑百度外卖跟头部美团、饿了么血拼并不是明智之举,这种行情走向对百度整个公司的布局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1、bat的o2o格局,百度外卖丧失的战略意义
百度系的百度外卖,阿里系的饿了么,腾讯系的美团,呈外卖界的三足鼎立之势,尽管烧钱大战看起来赢了市场占有量,但具体盈利如何,各家心里都清楚,其中,市场份额最少的就是百度外卖,当整个o2o市场头部格局已经形成,用户习惯大致养成,百度外卖的存在对百度来说,也就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了。
2、走向合并,是大势所趋
作为独立子公司,百度外卖距离盈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面对饿了么和美团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当初抢占市场,瓜分用户,如今格局已定,用户并不需要在三个外卖软件中做决定,如果一定要用户选择的话,老三一定是被遗忘的那个,所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
3、转型的百度,出售的外卖
移动端装机量没有实现逆袭,o2o风口已然过去,百度外卖对于百度来说,意义已经不大,此时,亟待转型的百度,瞄准了人工智能的领域,宣布 all in ai 的战略。相应的,百度外卖以及其他非核心业务的资源投入收到压缩,未来的发展结局已经可以预见,出售反而是百度外卖最好的结局。
如今,我们也看到,资本的博弈生生不息,百度外卖出售给饿了么不久之后,阿里宣布收购饿了么,饿了么作为阿里新零售的生态继续发展,而宣布进军打车领域的美团正在等待上市,另一边,扩展外卖业务的滴滴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选了一条不太容易的路。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2017年8月,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购的消息在传了近半年之后终于成真,从此外爱市场由当初的“三国杀”成了美团和饿了么两家的游戏,百度自2014年推出之后,曾经依靠百度这座大山,一度拿到了30%的市场份额,但最终还是没有摆脱被收购的命运,原因是什么呢,总结起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新战略下的弃儿
从2014年诞生到2016年这段时间,是百度外卖的辉煌期,当美团和饿了么还在校园市场PK的时候,百度最先从白领市场取得了33%的市场份额,不过即便是这样,百度外卖在整个百度生态中也显得格格不入,对于百度外卖,李彦宏的态度是能做大最好,如果不能就放弃。
终于在2016年百度在经历股价下跌、市值缩水等一系列事件后,试图转型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百度外卖作为与人工智能关系不大的业务逐渐被边缘化,正当外卖市场处于竞争关键期的时候,对于无心于此的All in AI的百度来说,百度外卖已经失去意义了,被买是迟早的事儿。
自身业绩也有问题
除了像上面说的,由于百度战略转移从而导致被放弃的原因之外,也跟百度外卖自身的业务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刚开始百度外卖之所以能在白领市场占有33%的份额,主要是一位美团和饿了么还在校园市场竞争,而当他们回过神儿来,把战略中心转移到白领市场,百度外卖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在进行市场竞争的时候,饿了么斥巨资请了王祖蓝、科比等明星助阵,在户外媒体、电梯媒体上做轰炸式传播,美团后来也跟上这种节奏,在白领人群每天必经的写字楼电梯媒体展开强攻,“美团外卖送啥都快,30分钟就到”的特点深入人心,最终的结果是饿了么、美团外卖的日均流水超过5亿,而百度卖外却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用于搭建由中央厨房、生鲜、食材供给、商超、众包、电商平台质选生活等组成的外卖生态链,导致B端和C端市场的同时失守。
其实对于百度卖外走中被卖掉,以上两个原因真的难分主次,首先百度在做外卖的时候就有些机会主义,因为对于措施了移动互联网的百度,亟需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当时正是020感念大获的时候,百度顺势推出了自己的百度外卖,因此百度对这一市场的决心本来就不大。之后随着陆奇的登场,百度外卖显然不符合他对百度的定位,甚至连百度赖以发家的搜索业务,在陆奇眼里也不过是人工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百度外卖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最终选择卖身饿了么,而没有倒闭解散就算是善终了。
一本《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送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哦~
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是不赚钱。百度外卖2014年5月成立,在2017年8月被饿了么全资收购,同时百度也成为饿了么股东。
第一、百度的定位是互联网、物联网区域。跑去送外卖会导致百度不伦不类,影响品牌效应。当初创建百度外卖,李彦宏的初心是利用百度强大的互联网线上资源和品牌影响力,打造出一个有竞争力的业务模块,可事实证明外卖并不好送。
第二、市场竞争激烈。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淘点点这几个送外卖的都不是省油的灯,面对强烈的市场竞争。百度深知要么自己被市场抛弃要么自己被吞并。与其自己死掉倒不如主动投降,保全性命,说不定以后会越来越好,登上霸主地位。
第三、资本运作。李彦宏借着“饿了么”与“美团”的较量难分高低之际,参与了并购并提出投资饿了么,成为饿了么股东之一,从一个业务模块的实业发展转变为资本投资,不操心不费脑,每年坐等分红,是很高明的一招。于此同时也间接与阿里巴巴达成了合作,因为阿里也是饿了么的大股东之一,两大巨头也是没有仇恨的,基本不存在有竞争的产业,而不像百度与腾讯,阿里与腾讯之间都是存在很多竞争关系的产业。可以预见两大巨头近几年一定会联手对付腾讯。
第四,难以操作、缺乏送外卖的经验。近几年百度的人工智能已经走在了其他大佬的前面,尤其是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端。百度实在是没有过多的精力再去送外卖了,送外卖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饿了么、美团都被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多次谈过话,也被315曝光过。如果出了事将会是灭顶之灾。因此百度很明智的将这一业务模块送给了别人管理。
第五,不赚钱。这个不做过多的解释了,作为中间的平台,抽成高了没订单,低了只会亏本。加上其他平台的分流,到了百度这里订单量估计不足以支付app的运维费用。
百度做外卖这个事情,本来就不靠谱。
首先说一下百度当时做外卖的大气候,百度外卖始于2014年。当时线下o2o是一个大风口,各路大佬纷纷布局,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的百度,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另外,在百度外卖成立之前,百度已经完成了对著名o2o网站糯米的收购。在之后,百度外卖和糯米形成了有效融合。
之后,在外卖市场已经有饿了么和美团的情况下,百度外卖另辟蹊径,将自身定位于白领市场,发展十分迅猛,仅以北京为例,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每天的订单量是美团和饿了么的数倍。
但随后不久,一场价格战,让百度外卖走了下坡路。
这就是著名的美团与饿了么的烧钱战争。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了,而另外饿了么也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这两家公司在资源整合后力量迅速变大,有钱有人有实力,下一步自然就是抢夺市场份额。于是一场价格战就打响了。
而亘古不变的道理就是:老大和老二打架,受伤的永远是老三。
如果有印象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当时美团和饿了么每餐的补贴力度非常大,甚至能补贴外卖金额的一般,各种红包满天飞。而百度外卖本身的用户群体就是价格不太敏感的白领,所以在外部价格战的同时,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迅速萎缩。
而且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生死存亡之时,百度外卖却回避了与美团、饿了么的正面竞争,没有费心去抢占市场份额。错误的战略指导,加上团队混乱、在集团内部地位边缘化,最终百度外卖市场份额遭遇断崖式下跌,最终以被饿了么吞并收场。
百度为什么不适合做外卖?
其实百度天生就不是做线下服务的料。和阿里巴巴、美团等大佬不同,百度天生就缺乏消费平台基因,做搜索引擎的去送外卖,这两种生态本身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为外卖行业不管做的多风生水起,在百度内部始终不会得到重视。这种重视不仅是真金白银的扶持,而是所有资源和政策的倾斜,百度能做到吗?不可能。
所以,百度还是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本分工作,好好搞人工智能吧。
延伸阅读:
你觉得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哪个最好用?为什么?
首先,百度外卖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因为已经被饿了么收购了,那么这两个比较就在美团和饿了么之间做对比了。说实话,两个产品都非常的帮,能在以前千团大战活下来还活得很好的产品,肯定是比较好和人性化的。那么具体的区别,美团涵盖更多,是一个生活类的大平台,不光有外卖,还有其他美容等生活类服务。如果只是对比美团外卖和饿了么,那么以我的感官恶言,饿了么的外卖费用较美团外卖的低,但具体哪个好用,很简单,哪个便宜用哪个。
如何看待百度外卖更名为饿了么星选之后主打高端市场呢?
饿了么星选是从百度外卖平台上200多万活跃商家中综合筛选前10%的商户,成为印有星标的星选商户。未来星选商户将享受优先出餐、优先调度、7×24小时的准时达plus服务,用户享受专属星选客服。之后,饿了么星选外卖的场景还将覆盖到生日派对蛋糕、公司会议时的茶歇点心、家庭晚宴上的美味佳肴,甚至婚礼现场的酒席和户外野营的海鲜烧烤等。
瞄准相对高端用户群
“饿了么和饿了么星选”的关系,与“淘宝和天猫”的关系相似,就是中低端和高端路线的差异。饿了么注重中低端市场的运营,而百度外卖则瞄准相对高端的用户群体。
在正式更名之后,饿了么星选依然保持之前的策略。打开饿了么星选App,我们就会发现里面推送的餐饮店人均消费都比普通饿了么APP推送的高。 对于这种差异化的经营,有利有弊,一方面是差异化经营,能够把用户分类,实现精准推送,把用户需求和相应推送集中到一个平台,但另一方面也是对用户消费的限制,可能会造成用户体验好感度下降,但还是要看未来的发展结果如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百度外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百度外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