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石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石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石是什么词性?
石的词性是量词,名词。
石 dàn
量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 dan ,Chinese unit of dry measure]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
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基本词义
◎ 石 shí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stone]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石刻,碑碣 [stone inscription]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5)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Chime stone]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6)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stone needle]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7) “结石”的省称 [calculus]。
如:胆石;排石
(8) 姓
词性变化
◎ 石 shí
形
(1) 硬;坚固 [solid]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2) 通“硕”。大 [great]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石字是名词,石头。岩石,石头埋藏在山里,地下,是很硬的,石头也是用处多,大石块人们用机械加工成不同大小的石块,石条,做台阶,做 门框,也有用石板做的家具,石头的种类有很多种,大理石,粉石,鹅卵石,红宝石, 蓝宝石,石灰石等等,每一种石头都有它的用途。
这个要看语境,一,石单独看只是一个字不是词组,所以也就无所谓什么词性三,非要定个词性,那就是名词作主语。二,譬如,石头,就是名词,三,石化,是形容人的一种状态,这里就是形容词。。。。。。二。。。。这算个什么问题,嗯哼唧唧复唧唧,一㐱灰飞烟灭又,烟灭又灰飞
图腾(totem)这个词是源于哪种语言吗?
图腾是外来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就中国古代文字或语言而言,只能寻找其对应的、近义的说法,而不能像“跑”与“走”一样,都是中国文字中国语言,可以追究其现代和古代的不同演化。
根据图腾的含义,在中国古代可以完全可以借用对标识、标志的理解。图腾即为xxxx的标识、标志、表识是也。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趣举一名以为标识耳。”
《水经注·汶水》:“赢县西六十里有季扎尔冢,冢圆,其高可隐也。前有石铭一所,汉末奉高令所立,无所叙述,标志而已”。
孙绰〈游天台山赋〉中善注:“建标,立物以为之表识也。”
对河图、,洛书,很感兴趣,能介绍几本你认为值得看的书吗?
江慎修《河洛精义》 石铭《藏山雷学》 河洛来源于日月地三球天文, 晨昏线分阴阳,一二三四阳顺转,六七八九阴逆排,偏角地轴自转半周,一六换位,二七换位,三八换位,四九换位,故16,27,38,49轨道同,是为河图。
经“太阴”作用,28易位,成三阶幻方,此即洛书。南浔镇有哪些历史名人?
- 政治:温体仁、吴尔昌、庞元澄、张静江、周柏年、褚民谊、桂世镛
温体仁:温体仁(1573年—1639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浙江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明末大臣,崇祯年间朝廷首辅。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官,累任到礼部侍郎。崇祯初年升为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务。崇祯三年(1630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入阁后他逼迫周延儒引退,自己成为首辅。翻阉党逆案,排斥异己。 崇祯十年(1638年),被罢官回家,第二年在家中病死
- 张静江
庞元澄 :民国官员、藏书家。字青臣,后改青城,号渊如,吴兴(今湖州)南浔人。庞元济弟。
- 经济:沈万三、邢赓星、顾福昌、张颂贤、金 桐、陈煦元、刘 镛、庞云鏳、梅履中、刘锦藻、周庆云、周佩箴
- 沈万三,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今浙江湖州南浔)人,祖上迁居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东蔡村。民间传说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因为“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
- 科技:姚克方、金开英、张乃凤、史敏言、徐舜寿
- 教育:徐自华、徐一冰、张乃燕、陆志韦、李庆贤、吴宝康、顾乾麟、张龙翔
- 文化:庞元济、王文濡、张钧衡、蒋汝藻、钱云鹤、金 城、刘承干、张乃骥、张善琨、徐 迟、张 珩、刘旭沧、沈亚威、丁是娥
- 英烈:张新华
张钧衡 (1872-1927),字石铭,号适园主人,吴兴(今湖州)南浔镇人。清朝光绪二十年中甲午科乡试举人,酷爱收藏古籍、金石碑刻和奇石,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
张静江(1877年9月19日-1950年9月3日),谱名增澄,又名人杰,字静江,别署饮光,晚年又号卧禅,浙江乌程(今浙江南浔)人, 中国近代政治家,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刘承干(1881年-1963年),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士,晚年自称嘉业老人。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鲁迅先生喻其为"傻公子",陈志岁先生尊其为"笃公子"。一生痴心藏书,醉心刻书,用心护书。他倾巨资藏书、刻书、聚书60万卷、20万册,并精心设计建造"嘉业堂藏书楼"用以庋藏。
张珩(1915~1963),字葱玉,别署希逸,上海市【又说为湖州南浔镇】人,古书画鉴定专家。其祖父张均衡、伯父张乃熊,均为著名藏书家。1934—1946年间,曾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建国后,1950年,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同年调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
观赏石上刻什么字好?
刻不刻不能一概而论,若是画龙点睛,刻。若是熊猫戴眼镜,免了。
石色漂亮,石型有特点,有韵味,有意境,赏原石足矣。特别是石纹清晰的,就不要再画蛇添足了。
石型呆板,色调少韵者,不妨刻刻,但字数,大小,粗细,书体,位置,漆色等都要很讲究才是,最好做个效果图再下手,因为石刻不会给你纠错的机会。
鄙人知识不多,文化文化自信不足,几块石头,一直没有敢下刀子。
谢谢邀请!
从图片上看,你的这个石头表面不是很光滑。在不影响其原来表面的前提下个人建议可以白斜线为分界线刻一个字在左上,然后再刻一个字在右中间位置!我比较喜欢刻繁体字。
石刻自古以来便是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直到现代,仍有许多人对园林石情有独钟,刻字石也成为了古老的文化。
至于你说刻两字或是四字,这个得根据你个的爱好和石头尺寸大小来说。从你的图片上来看个人觉得两个字就合适了。比如【石缘】、【追遠】
我国自古有珍藏奇石之风,藏石大家不乏其人。唐代名相牛僧儒、李德裕在玩石上是公认的石痴;苏东坡也有爱石雅好,因深感一石之美无法比喻,遂刻石铭"岂多言";米芾更被后世奉为赏石的盟主,曾收藏南唐李后主珍爱的奇石形砚台"宝晋庵研山";宋徽宗更是从众多巧夺天工的奇石中精选出65只,依其形质,亲躬御题,定名为"宣和六十五石";清乾隆则把米芾后裔米万钟因运资匮乏而放弃的一块重达百吨的奇石青芝岫视为国宝,运到颐和园,不仅三题石铭,还题诗数首……
景观石的起源在古代的造园就开始了,自然景观石在广东是有比较重要的位置的,造园以假山为代表,而黄蜡石的一种造景方式在构思和创作的布局别有一番风味的景致,但也不是什么石头都能被称为景观石的,景观石是需要自身具有美感的石头,不论是颜色还是外形,而黄蜡石因原有的颜色在园林建设中更会起到点缀和美化景观的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石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石铭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