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晓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晓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大臣们死后的谥号是怎样评定的?
谥号是对死者的盖棺定论,不仅皇帝有谥号,地位较高的大臣也有谥号,甚至社会上有名望的人,虽不是朝廷重臣,但也有谥号。后者称之为“私谥”,是由死者的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
但正如前所说,谥号是对死者的盖棺定论,因此,无论帝王还是重臣,都不可能活着时便有谥号,也不可能自己给自己定谥号,更不可能出现“以谥号称呼在世者”的情况,比如李世民的部下称呼李世民为唐太宗。
谥号分为“美谥、平谥、恶谥”三类,美谥是指具有褒扬性的谥号,如庄、武、文、宣、襄等;平谥是指具有同情意味的谥号,如怀、悼、哀、闵、思;而恶谥则是具有否定批判性质的谥号,如厉、灵、炀。
不过,恶谥虽然存在,但很少有人被评为恶谥。而且,在评为恶谥的人中,帝王的比例反而更大,比如周厉王、晋灵公、隋炀帝等人,均是恶谥;大臣中拥有谥号者,往往都是美谥,恶谥者最著名的是秦桧,谥号为“谬丑”。但这个谥号却不是宋高宗评定。事实上,秦桧原本是谥号是“忠献”,这是个美谥。韩侂胄北伐时,为了争取人心,才更改秦桧谥号为谬丑。
皇帝驾崩后,其谥号由大臣评选,继任皇帝确定。而朝廷重臣去世后,其谥号则是由皇帝赐予。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
以唐宋为例,朝廷重臣死后,吏部向皇帝“请谥”获许后,由太常博士议定谥号,呈给有司议论,若名实不相符,给事中可以驳奏再议,直至确定谥号,再由皇帝下诏赐谥。
而明清时期,朝廷大臣死后,则由礼部拟谥,皇帝核定,礼部有时也会多拟几个以备皇帝选择。
大臣的谥号,往往是两个字,以明清为例,文臣以“文”字为第一字,最高者为“文正”,其次为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等;武臣则以“武”字为第一字,最高者武宁,其次为武毅,宁、毅之后,依次与“武”搭配的字为敏、惠、襄、顺、肃、靖、信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文武兼用的谥法,即第一个字为“忠”,与之搭配的谥字有“文、武、定、烈、简、肃、毅、敬、宪”等。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也有“一字谥”的大臣,但这样的情况不多见,因为“一字谥”可以说是一种破例的最高谥。如北宋理学家朱熹,其谥号便只有一个字“文”,这是当时的最高谥号,甚至在“文正”之上。
《逸周书 谥法解》记载“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说明谥号是从周公旦为周武王初定开始的,但是从记载看,夏商开始就已经由谥号了。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最初只有帝王、诸侯、大夫这些贵族阶层才能有。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谥号是给一个人进行盖棺定论的总结。在早期,这种制度对于帝王以及贵族的行为有一定约束,但是到了后来,谥号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除非一个人搞到天怨人怒,否则死后都会有一个好谥号。完全失去当时这项制度制定时的初衷了。
韩琦和富弼之间的关系?
韩琦、富弼二人都是宋朝中期的股肱之臣。曾一起积极参与过庆历新政,失败后,一同被贬。二人也都是三朝老臣,一起辅佐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位皇帝。二人关系也是颇多转折,多关政事时局,来简单聊一聊。
二人在入朝初期,相互欣赏,常有心有灵犀之处。又同为宋朝社稷之臣,脾气刚直,仗义执言,往往切中要害,多为国家百姓着想。此时二人关系正是惜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韩琦与范仲淹在对抗西夏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虽有不听信范仲淹重视防守的固执,导致失败。却在后期能知错就改,与范仲淹互相倚重,防御边境,让西夏难起犯兵之患,军中威望盛隆,而被世人称道“韩范”
富弼则在出使辽国时,为国家利益据理力争,拒绝割让土地,不卑不亢,彰显大国气度,唇枪舌剑,几句话,便化解辽帝的诸多无理要求。维系宋辽几十年的和平共处。据史记载,富弼第一次受命出使辽国,遇到女儿夭折,富弼头也不回,径直上路。第二次受命出使辽国,又遇上儿子降生,富弼一样未曾看上一眼,便专心对待辽国之事。后有人问其原因,富弼言道:怕分心,而耽误国家大计。
由此可见,韩琦、富弼二人在当时都是朝中栋梁,一心为国,又都是勤政爱民,其宦海浮沉,多有波折,却从未更改初心。富弼被前宰相夏竦记恨,诬以行“(伊)尹、霍(光)之事”,韩琦为他上疏辩护而被贬。此时二人关系已超莫逆,共渡生死。
英宗即位,病愈之后。韩琦、欧阳修等主张太后撤帘,还政于英宗。而富弼却支持太后,二人政治立场出现分歧。
后来二人同为在宰相时,有什么事,韩琦经常与富弼商议,再做决断。可渐渐韩琦更多开始与欧阳修相交,富弼产生误解,以为二人故意疏远自己,在“濮议之争”中,二人彻底站到了对立面。二人决裂。秉性耿介富弼也不愿与二人共事,自请罢官,更将韩琦、欧阳修视为政敌。二人自此交恶。此时二人关系低到冰点,老死不相往来。
韩琦和富弼两人都是北宋中期的名相。
而且生年差不多,富弼生于1004年,韩琦生于1008年,同朝为臣。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连续在三川口、好水川等对宋战争中取得胜利,北面的辽国也趁火打劫,对北宋提出割地的要求。
要说辽国地域广大,兵强马壮,打不过也罢了。连西夏这种几百万人口的小国都屡战屡败,宋朝局势已经是十分恶化了。
宋朝虽然经济状况还不错,但官僚机构和军队组成都很臃肿。裙带盛行,官员的亲属都可以担任一定的职位,形成“冗员”,军队实行招募,饥民、流民都被招入军中,数量虽众达到140万,但良莠不齐,实非精兵,很多都是吃粮混日子,战斗力不强,这叫“冗兵”,再者各项费用开支也很庞大,形成“冗费”。这“三冗”成了宋朝的三座大山。
在范仲淹的带领下,执政的韩琦、富弼,以及諫官欧阳修,联名上书,发起“庆历新政”,针对吏治、军备进行整顿,但是此次新政由于触动权贵们的利益,持续一年多即告失败,主要成员全部被免朝职,外放各地为官。
可以看出,韩琦和富弼两人是政见相同,互通声气的。
韩琦名起于西夏边事,和范仲淹共同抵御来自西夏的威胁并卓有成效,称作“韩范”。
而富弼更擅于外交,数次出使辽国,在不利的形势下,多方周旋,最大程度的维护宋朝利益,使得宋辽自澶渊之盟以来的和平,得以延续。
谢谢邀请。韩琦,字稚圭,号赣叟,公元1008年生人卒于1075年,北宋著名政治家、词人。曾经和范仲淹一起出兵西夏,在军中也有颇高的声望,后又与范仲淹、富弼主持庆历新政,为北宋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富弼,字彦国,生于公元1004年卒于1083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在北宋外交上多次出使辽国,也了解西夏的国内情形,因此利用宋、辽国、西夏的利害关系破开了辽国与西夏的同盟,使得三足鼎立的局面得以维持相互制衡。
韩琦和富弼的关系都是同朝为官的,皇帝的左膀右臂,一同主持过庆历新政,拥有相同的想法。但是到了后期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因为与王安石有矛盾,反对新法的颁布。
韩琦和富弼在当时合称韩富,可以看得出两人不但在政见想法上一致,应该在生活中也是两个好友吧。
本人拙见,望指正。
你最喜欢林清玄的哪一句话?
我最喜欢林清玄生命最后一条发布在微博上的一句话:“在穿过时间的时候,我总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先生的话,给了我无限的鼓励和想飞的动力,我仿佛看见自己正在努力的放飞心情的姿态……先生的话,真的让我终生受益。
我正在努力地走在”想飞”的梦想路上,只要在心田种上梦想的”种子”,就一定会有收获的硕果。
我想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新年加油!耶!✊✌
春秋五霸里为什么只有楚庄王称王?
西周的政权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称王。公、侯丶伯丶子、男,楚国地处偏远,与周王室关系疏远,国君鬻熊在灭商兴周中,辅佐周室建国有功,封位是子爵,后世自封为王,春秋时除戎丶狄少数民族外,仅有远离王室的徐国、吴国、越国和楚国称为王。
楚国能称王,这在春秋时期还真是独一份。
为什么楚国能称王,而其它诸侯都只能称公呢?这要从周朝的礼制说起。
周朝建立之初,周公旦为周朝建立了完备等级制度,贵族共有四级,即天子-诸侯-卿-士四级,再以下便是平民,奴隶等,而诸侯也分为等级,包括公、候、伯、子、男五级爵位,但不管怎么样天子只有一个,他称为王,那就是周王,这就是最初的分封制度。
分封时,齐国和鲁国爵位最高,为候爵,其它如魏国为伯爵,吴国为子爵,许国则为男爵,而作为商朝遗老的宋国则为公爵。
那么楚国在最初分封之时,是什么爵位呢?
据记载,周文王曾拜季连后裔鬻熊为师,由于这层师徒关系,鬻熊曾孙熊绎被周朝二代君主周成王封为子楚(楚国国君,爵位为子爵)。可见最初之时,楚国君主离王这个等级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为什么后来,楚国就封王了呢?
我们只能说,楚国在周朝时从来都不是一个让人省心的主,有时比较叛逆,对于进贡也是时有时无,看心情。以至于,周朝时对其多有征讨,在周昭王时曾有过三次的征讨,但很不幸,周朝的六师之军不但没有拿下楚国达到目的,还搞了全军覆灭,周昭王自己也被淹死了。
这个结果更是助长了楚国的野蛮之气,后面底气就更硬了。在周夷王时期,楚国就开始称王,但后迫于各方的压力而去除了王的称号。到了公元前704年,周王朝东迁后,已明显没有了原来的实力,楚国更是不把周朝放在眼里。这时楚国的君主熊通就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
楚国在整个周朝的历史上,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它地处南方,开疆扩土势力很大,自己一直以蛮夷自称,不相受周朝的约束,所以他的行事也比较另类一些。
面对这个“刺头”,周朝因为自己的实力下降而没有任何办法,到后来,也就只能默认了,当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其它的诸侯也纷纷效仿,最后大家都高高兴兴的称王了。到后诸侯的爵位等级也就荡然无存了。而到了秦始皇之时,王也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了,而开始称皇帝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晓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晓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