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翻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人工翻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工的英文缩写?
人工的英文artificial,缩写ATF。
人工的,人造的英文还有man-made,主要用于有形的实物中,如人造卫星:man-made satellite,人造障碍man-made barrier人造纤维man-made fibre.
而artificial主要用于抽象物品中,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缩写AI。
AI将取代人工翻译,翻译专业不好就业?你怎么看呢?
机器翻译会取代人工翻译吗?会的!
但会因此影响翻译专业吗?会的!
翻译专业、小语种从2016年开始早就不是热门专业了,不好就业也是可以预见的。
而2018年之后,谷歌等人工智能大厂开放翻译API,OCR软件异军突起,语音识别效率年年新高。如今99%的翻译都无需人工翻译介入,如果有,那只是一部分特殊场景。
另外目前同声翻译,已经接入机器翻译辅助显示了哦!
机器翻译会取代人工翻译么,如果可以,会用多少年时间?
翻译是一个很庞大的领域,比如,如果你说“取代”是指:新闻、学术、跨境电商、文学......而具体场景是:笔译、同传、口译......?
这其中每一种组合,对机器翻译来说都是截然不同的。人工智能翻译系统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以目前的水平,想要取代专业翻译人士,应该是不太可能。哪怕有了深度学习模型,如果语义理解做得不够到位,依然解决不了机器翻译存在的问题,即无法快速响应复杂情境下的翻译。如果临时切换了话题和场景,机器翻译或许就无法达到特别高精度的翻译水准了。
所以楼主说问:“再过多少年能完全取代人工翻译”的话,至少在你我有生之年是不可见的了,希望语翼专业人工翻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又是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典型问题:机器能取代啥啥啥吗?
有在大学里教英语的教授,跟我说起他的焦虑,科大讯飞的翻译那么厉害了,我们的学生以后怎么办?不都失业了么?
教授真是好心人,不过我觉得不用那么焦虑。你得看看机器翻译带来的好处:
1 工作关系,我要看大量的英文资料,但是有英语不好的同事,速度没有那么快,就要借助机器翻译,虽然不能做到信达雅,不过最起码能很快地看懂,了解其大意。有了这样的工具,岂不是很好吗?
2 产业发展的趋势已来,想躲是躲不开的。这时候就要考虑,怎么利用这个趋势。我跟教授朋友说,你的学生不能只学外语,要学习新的技能,比如编程,懂得程序语言,就能调教机器帮你干活,懂得英语,就能了解新的发展趋势。有了这两个手段,学生们未来的发展根本不需要教授操心。
3 机器翻译要想取代人工翻译,还有很多年的时间,这里不仅有翻译精确的问题,还有具体的使用场景。根本上来说,人是不可以被取代的。但是人可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并且借助机器,让自己的能力更强。
机器翻译正在势不可当的往前发展进化。
但仍然不足以此来取代人工翻译。
举个例子:
在局部细节翻译上,拿翻译狗这种位列机器翻译前茅的机器翻译来说
拥有10亿级语料库跟NITC翻译技术,局部翻译精度自然是没的说
但整体翻译语境上,仍然逊色于专业人工翻译润色后的效果
不得不承认,相比专业的人工翻译,机器翻译上限仍然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简单、重复、繁琐的翻译内容
机器翻译可以说几乎全面取代了中低端人工翻译
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翻译精度,更廉价的翻译价格...
不信?您来试试!
可以肯定的说会取代人工翻译的,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古人会想象到我们能翱翔天空吗?能想象到我们距离千里就可以通话甚至见面吗?
至于时间,不敢说,翻译需要根据环境语境口气的不同,翻译的内容也肯定不一样。机器人达到这种水平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我想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应该不会太远。
比如科大讯飞就做得非常好,在消费电子翻译方面就支持160国家语言,不管在语音识别和语音翻译内容精准度。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所以科大讯飞,走到了再语音翻译软件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翻译行业前景怎么样,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产值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翻译协会的统计,2021年中国以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数量达到9656家,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806家,企业总产值也实现稳步增长,达到554亿元,与2019年相比上升了25.6%。
从企业规模来看,截至2021年底,中国语言服务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总数量的17.86%,而注册资本在0-10万元的企业数量占到了总数量的42.69%;整体来看,中国语言服务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从产值分布来看,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1265家企业创造了177.1亿元的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31.94%,是行业的中坚力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翻译业务显著增长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计划的不断推进,国内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关翻译业务量也显著增长。2021年,阿拉伯语、俄语、德语、英语和白俄罗斯语为语言服务市场最急需的五个语种。
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业务集中在广东地区
2021年,具有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业务的企业达252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具有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业务的企业在广东分布最多,占到了总数的27.4%。从企业性质来看,具有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业务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占比为92.3%,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占比均为3.7%,而国营企业占比仅为0.3%。
翻译与语言服务行业向多元化发展
2015年以来,中国语言服务企业翻译业务涉及的主要领域由化工、机械等制造型产业逐渐过渡到科技和教育类产业。2015年排名前三的翻译领域为法律合同(80.6%)、化工能源(77.8%)和机械制造(75.9%),而2021年排名前三的翻译领域为教育培训(41.1%)、信息技术(40.8%)和知识产权(38.8%)。翻译覆盖领域更加分散、多元,反映了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去年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搜狗首秀了 AI 黑科技——机器同传。此后,搜狗一发不可收拾,今年5月份全球机器智能峰会( GMIS 2017 )会上,搜狗“汪仔”与人工速记 PK 4:1完胜,让人热血沸腾;9月初,搜狗语音交互中心机器翻译团队斩获国际顶级比赛 WMT 双料冠军。( WMT 全称是 Workshop on Machine Translation,是由来自欧洲和美国的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举办的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机器翻译比赛之一。合伙君注)
CEO 王小川致员工内部信中,有着这样激动人心的描述:“已经没有人怀疑搜狗的生存问题了,唯一的悬念就是搜狗能否在搜索领域实现颠覆,能否在人工智能领域引领重大的创新。”
不少“外部人”看了信也热血澎湃,毕竟翻译领域人工成本高居不下,如果能用 AI 解决高成本问题,无疑劫走其中大部分的红利。
所以,AI 翻译是下一个创业的风口吗?笔者认为,现在时机尚不成熟。
首先,创业公司缺乏大规模参考数据。
Google 是较为典型的例子,产品用户数量推动产品多语言本地化,从而加大对于翻译高效、准确、低成本的需求,倒逼翻译产品的诞生。而AI翻译产品恰好能够解决这些痛点,产品与公司科技感使命的调性不谋而合。
从 AI 翻译本身来讲,AI 技术需要把海量的数据通过优良的算法,运用现代并联分布式计算出来。搜索功能提供用户行为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海量的价值数据。据相关资料显示,搜狗每日语音识别的 PV 是在2.6亿次,产生的语料规模是22万小时。
大数据无疑是难攻克的一个点,用户数据基本被中国互联网的几大巨头所吸引,互联网现阶段,难以出现航母级产品与之抗衡。
其次,技术难度较大。
一个 AI 翻译产品做到翻译精确至少需要攻破几个难题:形式端,拍译要攻克图像识别,同声翻译要攻克语音识别;内容端,攻克文本语言分析、大数据。而这些,都远没有达到 AI 的阶段,机器缺乏对视觉场景、听觉场景、自然语言处理的常识判断。
翻译行业本质上是一个人文行业,翻译讲究“信达雅”。以文本语义分析为例,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语料积累(字音、字形、语法等)、语境场景收集和副语言与文化背景。但是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调研人群和沟通客体都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在文本语义分析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失误和偏差
再次,盈利模式不明。
类 AI 翻译产品(尚未有产品达到 AI 翻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 Google、搜狗生产互联网形式产品,如 Google 翻译 APP 和搜狗 PC 端智能翻译入口,另一种是以科大讯飞生产的实体机。
现阶段,Google、搜狗基本免费向用户开放,依靠流量广告收益。作为实体机的后者,或许保留了一些创业空间。今年5月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科大讯飞旗下产品“讯飞听见智能会议系统”着实惊艳全场:机器同传的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且在展示视频里,可以切换奥巴马的翻译声音。据2017年科大讯飞年中财报显示:“旗下的晓译翻译机在报告期内销售近6万台”。
另一方面,新兴的实体翻译机也异军突起:北京分音塔科技的准儿翻译机在京东众筹预售,完成600%的用户抢购;双猴科技的“魔脑晓秘”融合谷歌、百度、讯飞、微软四大翻译引擎。这些都表明了智能翻译实体机作为可以作为 AI 翻译赛道上的试水产品。
9月19日,百度智能 WI-FI 翻译机在日本名古屋第16届机器翻译峰会上大放异彩,这是百度在语音识别技术上的一大突破。这款翻译机不仅可以翻译中、英、日多种语言,还自带80多个国家移动数据流量,为手机、电脑提供上网服务。这款翻译机为人类突破巴别塔之隔,又迈进了科学的一大步。
作为 AI 翻译的排头兵,百度 WI-FI 为首的实体翻译机可以极大降低人工翻译的成本,提高翻译效率。但是,翻译机也有很多局限性:如受众范围过窄,技术精准要求高……这些都会成为翻译机盈利的潜在风险。 如果说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是一场赛跑,翻译精准就是赛跑终点线。作为残酷的产品使用者,只要翻译精准,并不在乎翻译者是人还是机器。1919年,在审判德国的巴黎和会上,英法两国代表共计1000人目睹了“同声传译”的第一次亮相,“同声传译”作为高级精英职业形象深入人心。在无数小语种学生还在趋之若鹜的学习同声传译时,AI 翻译谋杀的风声便喧嚣尘上。国际化浪潮下的新兴职业,百年之后就变得危机四伏。
AI 颠覆人工的趋势并不是耸人听闻,高盛纽约交易员从600个缩减到2个,富士康6万名员工被4万个机器人所代替。正如李开复先生论断,随着AI科技完善,很多基础重复性的岗位将会消失,而 AI 翻译只是人工智能和人类博弈的冰山一角。
在《超智的哲学论述》中,牛津大学超人类学家尼克·波斯特洛姆计算预言:2020年,人工智能会达到人类智慧的10%;2040年,人工智能将达到人类智慧的50%;而到2075年,AI 将达到人类智慧的90%。那时,像 Lucy 一样的超智能体将会出现,人类会和自己亲手创造出的敌人博弈,Lucy 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人工智能的人工二字抹去。
短期来看不太可能,两种语言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无论是语境还是前后内容都会对一句话的意思带来改变,特别在文化差异下,有些话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需要确切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对应翻译出来,缺少内涵的翻译是没有灵魂的。
不过长期来看随着ai学习能力的提升,还是很有机会达成人类拥有的水平的,不过应该没那么快,现在翻译行业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世界已经是一个整体,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很多时候就依赖于翻译的帮助,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你是否喜欢这个行业,如果光看前景肯定有更好的选择,不过这个行业也不差就是~
我不看好,特别是基础的翻译容易被替代。但,高级翻译有前途。
比如,有了谷歌翻译、有道翻译,有一定英文基础的人,会选择借助工具自己完成翻译。这样对于要求不高的翻译问题,就可以自己解决,不需要通过专业的翻译。
其次,人工智能不断在进步,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算法,是字、词、句的有机组合,只是组合的方式比较复杂,还要结合情境,长时间来看,这是个数学问题,应该可以解决。
未来,人会更注重体验,翻译的后的阅读体验感是我们比较在意的事情。所以,高级翻译未来会更有市场,也许人更有人情味吧。
目前人工智能翻译的水平
先说笔译,近几年人工智能翻译的水平可以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记得以前机翻的文章根本没法用,语法一塌糊涂,只能做个参考。
但现在的机翻结果基本80%左右是正确的,有时候简单的句子几乎可以达到100%。感觉用人工智能翻译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再说口译,目前已经有可以实现同传的便携机器了,双方都戴上蓝牙耳机,然后通过机器翻译来交流。不过人工智能的口译水平就没有笔译的那么理想了,简单的句子还可以,稍有难度的交流就不行了。
未来的趋势
现在国内像讯飞科技这样的公司已经可以把语音与文字互转的功能做的很好了,那么理论上从语音到文字、再由文字到语音的转换过程,应该也是可以实现的。
相信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翻译的口译也可以有更好的表现,为不同语言之间的人们交流带来更多的便捷。
翻译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这个问题就好比有人问财务工作以后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是一个道理。
那些简单重复的东西将来一定会被取代,语言也是一样。简单的、有固定规则的表达句式很容易被编码,然后由人工智能完成互译。
但是那些复杂的、不固定的表达方式,例如文学作品、即兴的演讲等,完全人工智能化应该是有相当难度的,短时间内不太可能。
不仅是翻译行业,所有行业都要思考,到底什么是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与英语相关的职业如英语教师、翻译等会被淘汰吗?
谢谢邀请!【师心城】来回答一下!
观点: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凡事可以被机器设备取代的工作,应该都会逐渐没落甚至消失。
但英语教师这个行业不大可能消失,因为教学不单是教知识,还有跟师生沟通和教学管理,但也应该会受很大影响吧!
但其他跟英语相关的职业被取代的可能性比较大!
机器设备没有情绪,不需要休息,没有抱怨,技术达到一般不会出错,不需要养家糊口,使用成本较人力会越来越有优势!
君不见,无人超市,无人停车场,无人售卖门票等等新闻已经变成现实,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工作,似乎越来越广泛!
英语翻译方面,早就有高端的设备可以做到,只不过一般老百姓用不着,用不起,今后,一旦百姓有这样的需求,我想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技术也是没有问题的。
带个翻译设备就行,有谁会费更大力气和成本雇人?
英语教学方面,如果有教辅书和人工智能设备来教英语,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学会英语的吧。但机器能教好知识,但应该解决不了所有教学问题。因此,英语老师可能数量会变少,要求更高,但不见得会消失……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类生活的质量带来了飞跃,可是,不但不会取消英语教师与翻译,而且更要加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工智能毕竟受人类控制的,不可能超越人类的极限的。
一,人工知能为生活及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不但生活方面,而且工作等等的效率提高了。但有的地方还是无法替代。不但要学习好英语,而具要求更高了。
人工智能可以为官方会议,文件翻译等起了极大作用,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消耗,同声翻译能够简省很多不必要的环节,为文件等的发布减少时间及人力等的成本浪费,使议程更快更省。为工厂等机械性的生产行业,代替人工的使用,达到高度程序化,也节省了单位产品成本。
二,为丰富教学手段提供帮助,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机械性操练,作业布置与批改,快速检测与统计等,非常高效方便,成为教师得力助手。
三,人工智能再好,它仅仅是一门工具,没法完全代替人。比如涚,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总是要通过多种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人工智能就做不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创造性过程,有的地方还得用人工进行。如教学互动,需要临场应变,情感交流,都是人的主观行动,不是被动的智能完全可替代的。
四,做翻译,人工智能也同样不能完全替代。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气,表情等不相同,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人工智能再高级,也是不能达到完全准确的程度的。
六,将来不排除更高级的智能机器人问世,可以把绝大部分人类能做的事情做好。但比竞人工智能是人类发明创造了的,人类永远技高一筹。否则,人类难道消灭自己吗?
我是京京,谢谢您的邀请,很高兴分享回答的快乐。
不可能淘汰!机器翻译器可手机app只能作为交流的补充工具,代替不了人的智能。学生不可能靠机器去教学。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情感、有思想是人、个体差异很大,这点是机器无法感知到人的精神状态而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自觉性低,让机器去代替老师没有任何可能性。 视频加载中...
谢谢您的问题。我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部分人确实不用学英语,但不会淘汰英语教师与翻译,反之,会促进这两个职业提质升级。
部分人确实用不着学英语。比如年纪较大、使用英语频次较少、英语听说读写需求不高的人,很多人通过智能翻译软件可以满足日常工作生活需要,不需要英语翻译人员。
- 人工智能取代不了英语教师和英语翻译。第一,语言是国庆的重要组成、交流的重要媒介。通过教育,了解语言内涵,了解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思想、历史、文化,对拓展自身视野、促进内外交流是必要的。比如我国知行合一等博大精深的思想,仅靠人工智能翻译,很难翻出其中深意。第二,受教育与不受教育差别巨大。为什么要消除文盲?因为文盲在进入文明社会,处处受到限制,以被动接受为主。然而,受教育之人可以主动探索世界、挖掘真理,以主动获取为主。第三,是不是由人翻译差别很大。日常用语可以用人工智能翻译,但是涉及较高层面的文化、专业,以及一些需要语境情感的内容,只能由人脑因地、因时、因人进行翻译。比如“方便”一词含义众多,“在您方便之时,欢迎光临寒舍,有件事还得请您行个方便,这事办起来其实很方便”这句话,没有人脑判断和指导,人工智能翻译恐怕会有歧义。
- 人工智能促进英语教师与翻译提质升级。第一,从英语翻译角度说,部分要求不高、临时的、重复繁琐的翻译任务,可由人工智能代替去做,翻译人员转而从事需要深入思考、持续创新的工作,比如经典著作、专业文献、重要发言等,在传播文化中持续创新。人工智能在翻译中发挥了辅助作用,做好基础翻译工作,编辑人员再深入润色完善。第二,从英语教育说,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学生提高教学的效率,减少传统教育的成本与代价,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在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学习体验、提升自身素养、提高工作效能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今后的英语课程,肯定不需要教师拿只粉笔一写到底了,肯定不是单方输出、单方接受了。
说了很多,欢迎批评指正。
人工智能在翻译和教学方面确实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际上,即使现在人工智能还处在初级阶段,google,微软等公司的翻译应用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以后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肯定会更完美。
但是【Loong精选】认为人工智能不应该会完全取代英语教师和翻译这两个职业,当然一些机械重复的简单工作可能被替代,但这只能算是对这两个职业的辅助。
尤其是教师,因为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涉及情感沟通等多方面的交流,而情感部分也正是人工智能所不擅长的,人工智能倒是可以做一些互动演示、练习等辅助教学工作。
对于翻译来说,低端的简单翻译被取代是很容易的,比如翻译个使用手册之类的,但是同样如果设计很多人文知识的翻译就比较难被取代,比如文化名著之类的翻译,所以人从事的翻译工作应该是向更高端发展了。
当然,这些也都是基于现在的情况和能预见的情况来看,未来是无限可能的,谁也说不准会怎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工翻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工翻译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