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岭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西岭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成都境内有真正的雪山吗?
人们的印象中,雪山,一般都是位于人烟稀少的高原地区。但在我国,有这么一个奇特的地方,成都,他地处平原地带,拥有超过2000万的常住人口,他还是国内唯一一个在属地范围内拥有真正的雪山的省会城市。
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距离成都市区仅110公里,坐车2个多小时就能到达。西岭雪山景区的最高峰叫大雪塘,海拔5364米,终年积雪不化,为成都市第一高峰。唐代诗人杜甫曾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绝句,西岭雪山也因此名扬中外。
西岭雪山主峰大雪塘
西岭雪山是国家4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现在已经形成“春赏杜鹃夏避暑,秋观红叶冬滑雪”的四季旅游格局。
因为距离成都很近,在雨后初晴的早上或者黄昏,空气纯净,能见度高的时候,在成都市城区,能肉眼看到西岭雪山主峰大雪塘的雄姿。
与雪山同框的成都市主城区
成都境内不但能看到西岭雪山,实际上,天气好的时候,在成都市区,还能看到川西众多的雪山群,画面中,雪山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蔚为壮观。
成都市区看到的雪山
在成都市区,既能看到蜀山之王贡嘎山,也能看到蜀山之后四姑娘山等10多座雪山,成都主城区最佳的雪山观景地,当属位于龙泉驿区的钟家山观景台,因为海拔位置高,山上空气好,能见度高,往往能拍到非常惊艳的雪山景观。
龙泉山观景台上拍摄成都主城与雪山同框
而在成都郊区,则有更好的雪山观景摄影地,那就是成都市的蒲江县,这是成都最靠近雪山的一个郊县,在蒲江县境内,有众多的雪山观景摄影平台。
→寿安街道石马村(观景摄影平台)
→寿安街道高韩村(韩山顶观景摄影平台)
→寿安街道高韩村(原长秋乡政府)
在蒲江县境内拍摄到的川西群山,非常壮观。
蒲江拍到的雪山
作为国内唯二能在主城区看到雪山的省会城市,成都吸引了大量的旅游爱好者,前来拍摄现代城市建筑和雪山融为一体的奇观。成都作为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确实拥有独特的魅力。
答案是肯定的。
海拔5353米的大雪塘就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是成都市域内的最高峰,一座真正意义的雪山。
空气优良时,在成都境内视线开阔的地方都能观望到终年积雪的大雪塘。
附图为今年4月在成都市蒲江县拍摄的大雪塘景色。
我所在地位于成都以北新都区,在夏秋季连下两场大雨后,天空返晴,成都西边连绵威峨的群山就会出现。用肉眼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其中一些最高峰山际会有一条条白线,这就是雪峰无疑了。不过这些雪山应该是成都德阳阿坝州交界处的雪山了。
8月第一天拍的 四姑娘往成都方向是巴郎山 巴郎山隧道口那边的机位可以近距离看大雪塘 大雪塘就是西岭雪山的主峰 西岭雪山属于大邑县 大邑县属于大成都 [灵光一闪]
杜甫凭什么说窗含西岭的是千秋雪?窗含西岭传达了什么信息?
两个黄鹂鸣翠柳说明时间是在春末夏初。西岭的雪到夏天了还不化,那雪是不是有千年之久呢?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凭据。有了凭据,推理便可以成立。
窗含西岭说明这是东窗,东窗才能含西岭。东窗是读书的地方,东窗映雪是不是有寒窗苦读的味道?
窗是房子的构件,这句话说明房里有人往窗外看。西岭是山。窗含西岭不正说明人在山侧,人在山侧这不是仙字吗?
寒窗苦读是一种修炼,见证了千秋雪,那么有没有一种修炼得道成仙的感觉。千年修炼还不成精。于是门泊东吴万里船,有人来接杜甫出山做官了。
第一句起,两个黄鹂鸣翠柳,暗示应时而出。
第二句承,一行白鹭上青天,暗喻高洁之士被提拔。
第三句转,窗含西岭千秋雪,转到自己,工夫不负有人,学有所成。
第四句合,门泊东吴万里船,有人来接了。
你读到杜甫那种得意了吗?
你还觉得这是在写风景的诗吗?
首先说一句,杜甫没有欺骗我们,“窗含西岭”的雪就是“千秋雪”,常年不化。
公元762年,平定后,杜甫回到成都草堂。面对初春一派生机勃勃,心情大好,写下一首即景小诗,流传千古。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西岭雪山处在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常年积雪覆盖,唐代时人们经常看到这座雪山,把它称为西岭,杜甫叫着也顺口就写入诗中,到了清朝之后民间才有“大雪塘”及“庙基岭”的具体称呼。
下图是在成都市区拍的雪山
能在市区里看到雪山,想一想就很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透过窗户看到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说明自己的房子座落在风水宝地,既有黄鹂鸣翠柳,又有白鹭舞青天。既看的到不远万里自东吴来的船,又看的到西岭的千秋积雪。东吴的船是地理位置上的遥远,西岭的雪是时间上的遥远。黄鹂翠柳是听觉上的惬意,白鹭青天是视觉上的风景。杜老夫子将自己的草堂住宅周围的远近上下甚至是时空上的风光描绘得让人如临其境,果然是美哉妙哉。
此绝句一共四首,这一首是第三首。
绝句四首
唐•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
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
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
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
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
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
根居隙地怯成形。
杜甫的这首绝句堪称写景唐诗中的极品,要想知道诗人在诗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得先了解这首诗创作的背景。
杜甫24岁时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落榜。之后辗转游历,因被权相李林甫排挤,仕途一直不顺。
755年,一个芝麻小官河西尉落到了杜甫头上,但是杜甫发出“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感叹,朝廷于是将其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官职看起来貌似很高大上,其实就是一个看门的小吏。这时的杜甫已经43岁了,然而却是穷困潦倒,小儿子也因饥饿而死。
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一度避乱梓州。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二年,也就是764年,杜甫回到成都家中。他认为叛乱平定,国家会走上正轨,人民不会再流离失所了,心情自然大好,这首绝句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仗工整,平仄合规,更主要的是意境优美。“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且颜色明净绚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映衬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写的是静物,色调素淡,窗外虽然仍是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马头上却停满了东吴来的数不清的船只。冷峻的积雪尽管千年不化,但码头边的船只却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那就是战乱结束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又恢复到了应有的状态。
整首诗虽然看上起是写景,并且写得非常优美,但上乘佳作在写景时往往会融入诗人的心情或者愿望。这首诗堪称情景交融的完美之作,在诗人眼中看到的是勃勃生机的希望,因为春天来了,客商们也来了,美好的生活即将开始。
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胸中有苍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愁眉不展。要知道,杜甫的小儿子是在安史之乱爆发时饿死的,他非但没有像三国时的袁绍那样因丧子之痛而悲戚幽怨,反而写出了这篇希望之作,也只有这样的胸襟才能写出如此千古绝唱的佳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西岭——指岷山,在成都西面。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在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歌唱,构成了一副具有喜庆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那常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的窗口从百里之外收纳进来,不恰好成为一幅山水壁画?
西岭远隔百里,却说它含在自家窗口,也就是说,诗人从窗口可以望到百里之外的西山群峰,诗人能望到西岭群峰,就相信诗人说的西岭是雪山。一幅是初春生机勃勃的画面,一幅是白雪覆盖的西岭群峰,说明窗含西岭的是千秋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指的是四姑娘山吗?
谢谢邀请,希望下面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窗含西岭千秋雪,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西岭是指的成都以西的西岭雪山。
其意思是在窗前便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木船。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一度时期,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空气污染严重,在成都遥望西岭雪山已成为奢望。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观,天蓝了,山青了,水绿了。现在,随时可欣赏到摄友们在成都拍到的西岭雪山。
杜甫这首诗的西岭字面的意思其实是指的大邑的西岭雪山,直到今天,在雨后或者大风过后的清晨,我们也能在成都的楼顶看见西岭雪山,四姑娘山乃至贡嘎等成都西边的许多高山雪山,但是在杜甫生活那个年代,成都平原没有什么高楼,空气质量也是好于现在,他应该是能看见很多的雪山,可能当时的西岭雪山西岭已有名称,而四姑娘山在唐代是不是叫四姑娘山我们不得而知,也有可能杜甫的西岭不是指西岭雪山,而是统指他看见的成都以西的山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岭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岭山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