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奖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诺贝尔文学奖奖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诺贝尔每个奖项的奖金是多少? 在科技界是否是最高?
得诺贝尔奖不是得那些奖金。100万美元对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可能算多的了。但对于有钱人来说那根本不算什么。比如,国内拿973,863等,一拿就是1000万,有的可以拿几个呢~~~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想拿呢?因为名。有了名,就有人请你当教授,有人请你做项目,自然科学基金更不用说了~~~那就不是区区100万美元所能比拟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奖金多少钱?
问屠呦呦得多少钱?不会吧!仇富仇到一个科学家身上,拿科学家的奖金说事,你还是人吗?按时下流行的说法,是不是该起底诺奖奖金存在多少猫腻?跟重庆保时捷车主一样,查一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在科学领域中,诺贝尔奖的奖金是最高的吗,还有哪些奖项的奖金比较高?
那肯定不是的。
据我所知,科学领域奖金最高的奖是科学突破奖,这个奖的单项奖金是300万美元,超过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奖奖金大概是500多万人民币,大概也就是90万美元吧。科学突破奖的奖金数额至少是诺贝尔奖的3倍。当然,科学突破奖也是可以分享的,也就是由多人获得,比如我们国家的王贻芳院士就获得过科学突破奖(分享的)。为什么科学突破奖那么有钱?主要是这个奖的捐赠人很有钱,比如facebook的扎克伯格,阿里巴巴的马云都有捐献到这个科学突破奖的基金里。
除了科学突破奖,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奖叫做未来科学大奖,奖金100万美元,也比诺贝尔奖的奖金要多一些。捐赠未来科学大奖的是一些天使投资人与企业家,比如百度的李彦宏就投资了这个奖项。
虽然诺贝尔奖不是奖金最多的,但因为它搞得早,所以知名度最高。论含金量,则菲尔兹奖的含金量比诺贝尔奖来说似乎更高一些,因菲尔兹奖的得主要少一些。
中国不停止教育产业化,不停止并校、改名、升格这些浮夸风,静下心来办教育,搞科研,重视科技人才,提高科技人员(包括大学教授)待遇,遏制演艺圈天价收入,提高科技人员地位,媒体正确宣传导向,否则20年、30年还出不了诺奖成果,拿不了诺奖!
从这问题本身,可看出提问者最关心的是奖金的数额,而不是诺奖的实质和荣誉。这可能也代表着我们绝大多数国人的心声。
在世界各种奖项中,诺贝尔奖的奖金数额并不算高,每年获奖的人数也没有几个。但诺贝尔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几乎都是人类优秀分子中的精英。同时,他们的科学品质也部分地反应了其背后一个团队和人群的科学品质。
我们把一个人群或族群及其文化比作一片土地,那么诺奖获得者就是这片土地上长成的参天大树。一片土地上能长出什么样类型的植被,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气候因素都是关键因子。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大众,就决定产生什么样的优势群体。如在追星族成堆的民众中,大量明星自然就产生了。在唯金钱目标的人群中,目标不是探索自然与追求真理,而是哪个行业最能获得金钱,哪个行业的人就成为优势群体,如明星、一本万利的投机商、能快速从民众和社会敛财的各类角色等。
金钱固然重要,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为限制因子。但除了金钱这一外部因素之外,对于一个时空范围内的人群或族群(或通称为种群population)的生存竞争力来讲,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致关重要的。人们不是口头上个个都会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吗?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山上有一片茂盛的树林,林内生长着很多昆虫,专门取食这些树木。随着昆虫的数量越来越多,林中树木也慢慢被消耗殆尽。这时,长有翅膀或能扩散的昆虫到别处去寻找食物,谋求新的生机;而那些不能飞行或扩散的昆虫只有原地等死,它们的种群也就随之灭绝了。
科学就像人类的翅膀,金钱与财富就如同食物资源。有了翅膀,我们可以寻求新的资源和生存空间、提高生存质量与机会。没有翅膀,只有有限的食物资源,种群内竞争强度只会加剧,甚至出现同类相食或自相残杀的现象(cannibalism)。
以上是个人乱想瞎说的观点,勿喷!但欢迎修改、补充!
诺贝尔和平奖奖金多少人民币?
和平奖的奖金是9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6万元人民币。此外,还有一枚金质奖章和一本证书。
诺贝尔奖各奖项的奖金提高100万瑞典克朗(约82万元人民币),由800万瑞典克朗上涨至900万瑞典克朗(约740万元人民币)
诺贝尔留下了多少财产?奖金发了一百多年,难道还没用完吗?
看来大家对于奖金存在很多误解呢
那就和大家来说说关于诺贝尔和他钱的故事
大家熟知的诺贝尔三个字可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的姓。而因为这个姓,闹出的乌龙,才让这个大名鼎鼎的化学家决定设立奖项,也就是现在熟知的诺贝尔奖。
1888年的法国,一则报纸上的新闻成为了大家热议的对象。
报纸上写着:
“阿尔佛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博士,因找到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杀死更多人的方法而发财的人,昨天去世了。”
事实上,这个记者犯了个大错误,去世的是新闻主人公的哥哥,但他确误以为去世的是当时颇有名气的阿尔佛雷德•诺贝尔(以下简称诺贝尔)。而这则新闻迅速成为热门头条的原因,也是因为阿尔佛雷德•诺贝尔的名气。
诺贝尔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拥有许多的头衔:化学家、 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和军工装备制造商等,人造元素锘(Nobelium)也是以他命名的。
图:诺贝尔在圣莫雷的实验室
他一生中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
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 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 诺贝尔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因为这则新闻,诺贝尔开始对自己的名声感到担心,担心后人会以“死亡商人”来形容自己。他决定用自己的部分财产设置一个奖项,用于鼓励那些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
1896年12月10日的晚上,诺贝尔在圣利摩的米欧尼德庄永眠,那年他63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曾先后立下过3份内容非常相似的遗嘱。最后存放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并以它为准,成为最后遗嘱。
这份遗嘱取消了分赠亲友的部分,将自己的全部财产用于设立奖励基金,于1897年初在瑞典公布于众。
遗嘱中明确说的,要将他的遗产(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发明炸药的人竟然用他的钱创立了一个和平奖?这让科学家乃至全世界都对这个奖项产生了兴趣。
当时,专职做科学研究的人实际并不多。而在诺奖之前,全世界针对科学界的奖项少之又少,英国皇家学会的柯普利奖章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奖项了。
图:柯普利奖章
诺奖的设立,涵盖了科学界的三大核心:物理、生物和化学,再加上文学奖与和平奖,让大众开始重视诺贝尔奖,重视科学。这也让之后成立的一些科学奖项无法超越诺奖。
诺贝尔奖的奖金在当时来说,足以用巨额来形容,而且金额是其他奖项无法比拟的。
1901年,第一次颁奖,每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相当于当时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工资)。
2000年单项奖金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当时约100万美元)。
2001年到2011年,单项奖金均为1000万瑞典克朗(2011年约145万美元)。
图:DNA之父沃森的诺奖奖牌
诺奖的金质奖章约重270克,内含黄金,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图案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和词句都不一样,独一无二。
图:2013年诺贝尔颁奖典礼
颁奖仪式庄重而简朴,出席的人数限制在1500~1800人。出席的男士必须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庄重的晚礼服。
仪式中的所用到的鲜花都是从诺贝尔逝世的意大利小镇圣莫雷空运而来。
…
巨额的奖金鼓励和吸引着各方学者,但金钱绝对不是能让诺奖成为神级奖项的唯一原因。
图:屠呦呦(左)获得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有非常严谨的评奖标准。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任何国籍、民族、政府和宗教都不能影响获奖人,唯一的评判标准是其成就的大小,这一标准让人人都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
图:莫言(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评选过程: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
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如此有判断力且严格的评选过程,使得诺奖的获得者也能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名望。
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在原则上将不再授予已去世的人。
诺贝尔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候选人的名单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这位诺奖又添加一丝神秘的色彩。
诺奖从1901年开始到现在,已逐步成为了沟通科学和社会的桥梁,而获得了诺奖的成就也被当做是科学界的标杆和里程碑。如今,诺奖已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奖。
诺奖的光环并没有使人们忘却它的灵魂所指
一个科学家的和他的成就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
而在于是否为人类造福
诺奖的奖金折合人民币是612万。现在好多奖都是颁给多人,比如三人,如果三人平分,也有二百来万啦。
羡慕嫉妒点个赞,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这么高呢?
首先要归功于诺贝尔的慷慨啦。
诺贝尔是个化学家,也是个商业天才,开了一百家公司,赚老钱了。死了之后,分了一百万瑞典克朗给亲友,剩下3100万捐了出来,折合美元920万。这相当于现在的数亿美元。
所以这个基数就比较大。诺贝尔表了态,发的奖金要保证一个教授20年不拿薪水可以继续研究。所以第一届就发了15万瑞典克朗。正好相当于一个教授二十年的工资。
当然,到了后面有些缩水,到1991年,才回到二十年工资的水平,而到了2001年,发了10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40万美元。这已经相当于一位教授三十年的工资了。
为啥诺奖发了这么多年,还能保持这么高的奖金水平呢?这就要归功于诺奖基金会的投资水平啦。
一开始,诺奖基金会要么投资一些公债分红利,要么存银行吃利息,这样比较安全,但收益就马马虎虎啦。发到半个世纪之后,发现只剩数百万美元的资产了。所以那一段时间,诺奖的奖金是一年比一年低。再这样下去,到莫言时,可能只能去瑞典领一张奖状回来了。
这个时期,基金会的投资变得激进起来。开始以投资股票跟房地产为主,一般来说,百分之五十投资股票,百分之二十投资固定收益资产,百分之三十房地产。各位亲不妨按这个模式走一走,因为诺基金会就成功了嘛。到了1993年,数百万美元已经变成了二亿资金。所以就成了土豪朋友,给得奖的人发起了上百万的奖金。
当然,这个奖金受股市的影响,比如2012年,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奖金由一千万缩为800万瑞典克朗。
此外,还要受汇率的影响。
莫言得奖那次,也是八百万瑞典克朗,但折合人民币却有750万元之多,莫言一人专享。今年的因为美元升值,兑过来就只有六百万了。
最后,脑洞老师必须吐个嘈,莫言得的七百多万一分税都没交。因为中国的税法规定他不用交,而脑洞老师写本书不及这百分之一,却要交百分之二十的税。真是越穷越要交,越富越免税。
另外,美国可惨了,得诺奖,国税交完交州税,到手就只有一半了。
谢邀回答,先来讲讲给我们国人长面的事。近几年我国的屠呦呦、莫言先后获奖,14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就高达700万人民币。
而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115个年头了,虽然每年的奖金都不一样,但是115年所有的奖金加起来,早已是个巨大的数字了,那么诺贝尔奖到底有多少奖金?为什么发了115年还没发完呢?
第一、初始资产:3100万瑞郎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命名的。诺贝尔从小热爱化学、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凭着对科学的不断探索,诺贝尔先后发明了液体炸药——“诺贝尔炸油” 、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威力强大的胶质炸药,以及无烟炸弹,也正是凭着这些发明,诺贝尔在很多国家建造炸药厂,并申请专利,很快便成为拥有巨富的“炸药大王”。
第二、投资理财 总资产不断上升
虽然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郎,但从1901年至今的115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那为什么还能有钱发奖金呢?答案是:投资理财!
诺贝尔基金历年实际价值↓↓↓
总资产的不断升值也使得每年的奖金不算升高。从1991年奖金飙升到600万瑞郎开始,此后10年连续上涨,2001年涨到1000万瑞郎,并一直维持到了2011年。
诺奖单项奖金实际数额↓↓↓
2011年,由于全球股票市场不振,诺贝尔基金会的股票投资就亏损了1900多万瑞郎。因此,诺奖每项奖金的金额也从1000万瑞郎降低到800万。
第三、获奖者都用奖金干了啥?
800万瑞郎的单项奖金,折合人民币差不多有600多万,这么大笔的钱,获奖者都是怎么花的?
1、捐赠或投入研究
有报道称,一部分诺贝尔奖得主会把奖金捐给慈善机构、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或者用来继续投入研究。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就选择把奖金投入研究。
2、补贴家用
把奖金用来补贴家用也是一种奖金的使用方法。
1993年医学奖获得者理查德·罗伯茨就用部分奖金在家门前的草坪安装槌球装置;
而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爱因斯坦,则把所有奖金留给了第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
3、买房买车
当然也有很多人用奖金来买房买车。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用诺贝尔奖金购买了一辆定制的紫丁香色SUV;
1993年的医学奖得主夏普,花钱买了栋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用差不多7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在北京北五环外买了一套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奖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奖金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