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n95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n95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n95什么意思?
N95表示一种类型的口罩“N95”中“N”是指“不耐油”,“95”是指在一定数量的专用试验粒子下,口罩内部的例子浓度要低于外部的95%,我们平时可以佩戴这种口罩来防止自己吸入细菌、病毒。
N95口罩通常是指那些符合N95标准的口罩,这种口罩可以用来阻隔细菌、病毒。所以我们在面对一些呼吸道传染病时,佩戴N95可以有效的进行防护。
n95有几种?
有两种,一种是防生物口罩,一般是蓝绿色的,型号1860或者是9132,一种是防尘的口罩,一般为白色,其型号主要为8210。
N95口罩可以成功过滤空气当中的微小颗粒,飞沫、血液等,也可以成功的过滤非油性粒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般来说形状有拱形、蝶形等。如果是去一般露天公共场所,不与呼吸道病人近距离接触,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足以,不必使用N95口罩来进行过度防护。但如果会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则需要佩戴防生物的N95口罩,才能起到有效的防护。
常用的N95口罩实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防生物口罩(蓝绿色),型号1860或9132;一种是防尘口罩(白色),型号8210。市民在购买时应选择防生物的医用防护口罩,95口罩可以阻挡95%的病原菌。
而棉纱类口罩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只能阻挡36%的病原菌。
为什么不建议用n95?
n95口罩在防护方面做的很好可以防止95%以上致病细菌,但是对于常人来说,因为口罩的特殊性,密闭性,会导致部分人群呼吸不畅,所以常人出行,佩戴好正常的医用口罩即可,不用强行安排n95口罩做防护
n95口罩不能戴了么?
一N9口罩当然是可以带的,我们在真正的防御过程当中,最可靠的口罩,最保险,最安全的就是n95的口罩,但是相对的n95的口罩价格会比普通的外科口罩要贵很多,而且它的密封性,透气性相对来说都要比外科口罩更好,所以如果是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我们最好还是带n95口罩
N95口罩,可以循环使用吗?口罩怎么消毒?
如果要节约使用,怎样给一次性口罩消毒?
最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查看了一些资料,自己也亲手做了一些试验,尝试了一些可能有用的消毒方法,。下面我会向大家展示试验的结果。
一 口罩的结构。
医用口罩为多层结构,其核心过滤材料为中间层的喷熔布。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在高温下形成超细的纤维结构,其空隙多、结构蓬松、,表面积大,从而具有良好的过滤和吸附性能。
我剪开了一个普通医用口罩,
从左到右分别是外层、中层、内层。
在灯下看细节,肉眼观似乎以内层材质最薄弱,为了增强舒适感?
从显微镜下查看,果然是类似塑料纤维的结构,以中层最为致密,外层和内层看起来差不多。
二 口罩过滤的原理。
1、截留沉积:较大粒子被过滤材料的机械筛滤作用截留。粒子直径与滤膜纤维的直径的比率影响拦截效率。 2、惯性沉积:粒子通过过滤材料弯曲的网状通道时,粒子由于惯性作用脱离气流撞击过滤纤维,并受分子引力作用被截留。大粒子、高密度、速度快时截留效果好。3、扩散沉积:粒子布朗运动扩散位移到过滤纤维,受分子引力作用而被吸附。最易捕捉小尺度粒子、细纤维和低速运动的粒子。
4、静电吸引沉积:粒子被过滤纤维的静电作用产生的沉积。
1,2的原理针对大颗粒效果较好,3,4的原理针对小颗粒效果较好。看来口罩过滤是否有效的核心在于纤维结构是否受到破坏。
三 加热试验。
既然口罩的核心材料-->喷熔布主要是由聚丙烯制成,我特地百度了一下聚丙烯的物理特性:熔点165℃,在155℃左右软化,使用温度范围为-30~140℃。
从理论上说,1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应该不会使其发生明显的变化。 那么我就实际试验一下。
1 我动用的第一件武器是热风枪,温度调整到110摄氏度。
结果材料迅速发生了卷曲,其变化如同普通塑料一样。虽然调节的温度离理论软化温度还远,但是实际操作中,肯定会发生局部温度过高,不可能那么精准。
2 利用水,应该很好地把温度控制在100℃。于是,我同时采用了蒸和煮两种方法,时间为5分钟。注意务必要调到小火,否则蒸锅锅壁直接接触火焰,可能产生远高于100℃的高温。
这一次,肉眼看材料变化不明显。我再到显微镜下看看。
显微镜下纤维发生了一定的粘结的现象,显然这会导致过滤和吸附性能下降。经过水煮和蒸过的看起来差不多。
3 电吹风,不需要再测试了,如果能合理操作的话,应该能把温度控制在70以下,这样纤维应该破坏不太明显。
4 微波炉 微波炉里的电磁场是驻波,其并不能保证均匀加热,且一定要含有水分子才起作用。,如果你去搜索一些小视频,你会发现微波炉连蚂蚁都杀不死。所以放弃这个想法把。
四,紫外线照射
手头没有紫外线灯,评估照射效果也很困难,这个试验就没法做了。
多年以前各家医院用紫外线灯对房间进行消毒很普遍,最近这些年却很少见了。这是因为紫外线只能直射到物体表面起到消毒作用,对物体背面、侧面,和被折叠的部分都无能为力。
紫外线理论上对所有细菌,病毒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阳光下暴晒可以消毒的原理也是一样。但是要注意。
1 口罩的折叠部分一定要展开,否则就有很多死角。
2 口罩的双面都应该接受照射。
3 口罩材料如果较厚或者层数较多,深层的病毒可能难以被消灭。
4 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不可用眼直视或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灯下。
所以紫外线虽然看起来是最靠谱的方法,缺点也有很多。
五 酒精消毒
聚丙烯材料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或被溶解,理论上酒精对喷熔布应该没有破坏作用。
我找来医用酒精,把三层材料浸泡了半小时,显微镜下没有看到明显的纤维变化。
要注意的是,口罩材料表面最初会表现出一些疏水的特性,简单喷洒,酒精不一定会渗透到纤维内部,所以需要酒精量稍大一点,保证浸透全层效果才好。
用酒精浸泡消毒口罩的方法,我也找到了理论支持。
总结:
虽然题主问的是N95口罩,而我拿的是普通医用口罩做测试,但鉴于其主要有效材料是一样的,因此也有借鉴意义。
1 当口罩紧缺时,适当延长佩戴时间和增加佩戴次数是可以考虑的。但是一般不推荐自行消毒反复使用。
2 紫外线是公认对口罩没有破坏的消毒方法,但是紫外线消毒容易不彻底,尤其是多层口罩、较厚的口罩,有折褶的口罩。
3 阳光下暴晒除了紫外线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干燥和加热效应,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是冬天的日照紫外线强度不够,也是个大问题。
4 煮沸或蒸锅蒸容易破坏口罩的纤维结构,不推荐。 如果能把水温控制在70度左右浸泡,或有一定作用。
5 电吹风进行干燥加热也是值得考虑的方法,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加热,温度不容易控制,局部温度过高时也容易破坏过滤层结构。
6 微波炉不仅不能起加热消毒的效果,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口罩内有金属鼻夹)
7 医用酒精浸泡的方法较为理想,但是也有一些争议。
附新型冠状病毒的推荐杀灭方法: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
郑重提醒:此乃特殊条件下的应急措施,非日常行为,请大家谨慎使用。
特殊时期,口罩,尤其是防护口罩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但是要保证:
1.医护人员口罩不可重复使用;
2.口罩出现破损后不可重复使用;
3.频繁出入人口密集场合,甚至是感染高危场合的不可重复使用。
接下来说说该怎么对重复利用的口罩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特性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是这样给新型冠状病毒定义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B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
关于它的理化特性,《方案》中提到的,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家中自行消毒的理论基础。
口罩反复利用时的消毒方法
根据《方案》中的新冠病毒理化特性,结合日常生活中能找到的或可操作性的设备、环境,目前有三个值得一用的方法,能够有效对重复利用的口罩进行消毒:
1.水煮加热:根据病毒怕热的特性,《方案》中所述56℃ 30分钟可消灭细菌的特点,将口罩放入专门消毒的锅具中煮沸3分钟也可达到相应的效果(参考朱莹医生科普),取出在阳光下晾晒,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普通口罩可以这么操作,但防护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绝对不行。因为它们的中间层具有滤芯或过滤层,高温水煮会破坏它们的过滤效果,反而不利于个人防护;
2.酒精喷洒:75%以上浓度的医用酒精,喷洒口罩两面,晾干,即可达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3.紫外线照射:紫外线消灭新冠病毒的机制主要是干扰它的RNA复制,同时还能使其蛋白质失活,有条件的朋友可采用。一般照射时采用双面照射,应避免有人在场,时长10分钟左右即可(所以在阳光下暴晒也是可行的)。
以上就是三个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应用到的杀灭新冠病毒的手段。
一些误区和相关注意事项
在回答网友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对口罩的消毒和利用存在一些误区,吴医生在此一并说明:
1.吹风机可以消毒吗?
不可以,吹风机虽然加热档有效温度可达到70℃,但是这只是核心区域温度,如果达到56℃,30分钟以上的全覆盖标准是很难的。因此不建议使用吹风机进行消毒工作;
2.防护口罩可以水煮吗?
这个前文提到了,由于防护口罩的特殊结构,别说水煮了,水洗都会使中间的过滤层失效,因此这么做反而会使口罩失效,无法做到有效防护;
3.戴上口罩之后就可以出入人群密集场所了吗?
口罩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口罩是万万不能的。对抗疫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出门次数,做好个人防护。与各种高级口罩相比,待在家里其实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4.所有口罩都可以反复利用吗?
理论上只建议防护口罩可进行反复消毒和利用的,但是由于目前物资紧缺,其他口罩在没有接触过疑似病例、没有频繁出入人群密集场所、口罩本身无破损的前提下,也只能出此下策,反复利用了。一旦条件允许,还是要按照4小时为界,更换口罩为宜。
面对疫情,似乎一切的“常识”都需要因时而宜的改变,希望我们尽可能地掌握科学的防控疫情手段,保护好自身和家人,相信疫情终将会过去!
参考文献
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部分网络相关科普文章
我的N95以及一次性口罩处理办法是,找个可以简单密闭的金属盒子,用盒子的目的是让口罩高温而不潮湿(盖子不能用有丝牙的以防热膨胀爆炸)把用过的口罩放入盒子里面再放入蒸锅,蒸30分钟取出晾晒于通风处,这样就可以多次使用,不知道对不对,希望来个专业人士解答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正确保存、消毒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
口罩,你选对了吗
指引将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环境污染的暴露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五个等级。(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口罩,你用对了吗
↑钟南山示范正确佩戴口罩
▌口罩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 指引明确,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使用过的口罩如何正确保存、清洗和消毒? 指引建议,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延伸阅读
口罩,怎么生产出来的
自从疫情爆发后,口罩成为紧俏商品。今天,我们走进一线口罩生产厂,看看口罩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按照口罩生产流程,在熔喷布、无纺布等原材料到货后,先分切成小卷,放上生产线,通过高频焊接压制成口罩,再经过整理检查、人工装袋、灭菌16小时、解析库挥发灭菌气体两周之后,符合质量标准的口罩将通过物流、销售环节进入市场。
↑正规的一次性医药口罩是三层无纺布原料,经过图中这样的生产机叠合在一起
↑口罩上部那根可弯折的金属丝是沿着无纺布的一侧匹配输送,然后按图中结构卷边,后面再缝合
↑口罩主体层叠结构是机械设定好小斜角,由左到右逐渐变窄的归拢出来的,然后用压片把口罩表面压平整
↑裁断环节
↑补边压合
↑消毒灭菌
↑生产医用口罩滤芯的原料熔喷布
不经意间,口罩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一方面需要企业大力恢复生产增加供给,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家厉行节约、科学使用。
期待我们的生活,能早点告别没了口罩就不能出门的日子。
现在疫情还未结束,我们还是要继续戴好口罩。那么,我们戴的N95口罩,可以循环使用吗?
其实,原则上来说,无论是医用口罩,还是N95口罩,都应该是一次性使用的。但是现在每天都要戴口罩,常买口罩又费钱又麻烦,口罩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也是可以循环使用的。
1.口罩表面完好,没有明显损坏的痕迹。
2.如果出入过医院或其他人流密集的场所,也是不能再重复使用的。
3.口罩要重复使用,一定要保存在干燥通风处,不要折叠起来摆放。
4.口罩一定要专人专用,不能给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人使用。
口罩怎么消毒?
如果一定要给口罩消毒,实际上用水煮,用火烤,用吹风机吹或者用酒精喷,都可能会破坏过滤层,导致过滤效果下降,都是不推荐的。
但如果家里有紫外线消毒器,可以选择使用。紫外线可以杀灭病毒,而且对口罩的使用没有影响,参考SARS冠状病毒的数据,在距离80-90厘米,强度大于90微瓦/平方厘米条件下,30分钟可以杀灭非典病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n95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n95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